避免工業與民搶水 海水淡化成選項 再生水更吃香
每每遇到用水、廢水量大的工業開發案,就有工業用水與民、與農搶水的爭議,也讓承諾使用再生水、海水淡化逐漸成為環評戰場關鍵。台積電3奈米晶圓廠落腳南科環評案中,南科就承諾每日使用再生水8.3噸,台積電竹科廠也一度討論使用再生水的可能性,但因新竹尚無再生水而作罷。再生水能否成為工業用水主力?其水質、管線、價格等問題如何解決?海水淡化能否成為替代方案?都是環評委員關注的焦點。
為釐清全國用水、用電供需情況,提供環評審查參考,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20)日特地帶領能源局、水利署、標檢局向環評委員說明未來供需。水利署表示,已實施多種開源節流方案,將可提供2031年以前用水需求。再生水的水質足以提供台積電使用,且單位生產的能源較海水淡化低,仍會是發展重點。
避免與民搶水 再生水多供工業使用
水利署表示,台灣年降雨量約2500毫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5倍,但地形陡峭、降雨集中,實際能運用的水量有限。水利署近年在開源節流上投注不少心力。2018至2019兩年間,透過再生水、湖山水庫、曾文水庫加高工程、自來水減漏等計畫,預計可增加水源達100萬噸/日,相當於每日供水能力的8%。整體計畫可滿足2031年以前的用水需求。
再生水是指廢(污)水或放流水,經處理後可再利用之水。2018年,首座萬噸級的再生水廠——高雄鳳山溪再生水完工,每日供水2.5萬噸。預計2019年,將再增加供水2萬噸。
2022年起,各地再生水廠將陸續完工。台南永康安平仁德再生水主要供應南科,每日6.3萬噸。高雄臨海再生水供應臨海工業區,每日3.3萬噸。台中的豐原、水湳再生水每日2萬噸,以供應台中港工業區為主,而福田再生水每日6.1萬噸,則供應台中港工業區。
此外,桃園、新竹的再生水都還在規劃階段,桃園預計可產水每日4萬噸,供應觀音工業區使用;新竹則產3.6萬噸,供科技公司用水。不過,因應使用者對水質、用水距離等問題,目前這兩項計畫仍未定案。
調撥使用 再生水更活化
雖然環評常要求廠商使用再生水,不過,環評委員李堅明表示,業者常講「沒有管線」、「水質不是我要的」、「太貴」。再生水的使用該如何活化?環評委員劉希平也認為,水質是重點,如果水質不符合科學園區使用,或許可以把再生水先給其他區,但使用量算到科學園區上。
也有環評委員認為要把海水淡化的前瞻性納入考量。例如2018年環評通過台塑規劃的麥寮海水淡化廠,每日就可產水10萬噸。水利署雖然規劃台南海水淡化廠,預計2029年完工,每日供水20萬噸。不過,水利署長賴建信回應,水跟能源有互動關係,因為生產每單位再生水使用的能源會比海水淡化更低,所以目前還是以再生水優先。
賴建信也極力為再生水水質澄清,他表示,水利署訂有再生水的水質標準,南科的水質已可達到台積電使用的標準。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受訪說明,再生水發展條例已有再生水活化的相關規定,水利署正在台南進行協調工作,希望讓仁德水資源回收中心就近供應給奇美石化廠,使用再生水的差價就由原來承諾使用再生水的單位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