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林減碳有錢賺?挪威支付印尼「森林保護費」每噸碳值150元
Shutterstock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翹翹板上,開發中國家特別容易失衡。但若有實質金援,一切也許更順利。挪威與印尼的森林保護資助計劃,為國際合作減碳樹立良好例子。
如果可以靠著「減碳」換來金錢報酬,每公噸的二氧化碳能「賣」多少錢呢?
挪威環境部2月中宣布將付給印尼至少2400萬美元(約7.38億台幣),作為大幅減緩森林退化速度的「獎金」。2017年印尼的自然森林退化率比去年下降整整6成,碳排放量估計減少約480萬噸,而挪威打算以每公噸5美元價格支付資助金,可用於補償森林土地擁有者或其他護林用途。
這筆被暱稱為「森林保護費」的款項,源自挪威與印尼2011年簽訂的森林保護資助協議。若印尼政府的護林政策有成,挪威將在7年內提供總額高達10億美元的保育資助金,鼓勵挽救氣候變遷的努力。挪威環境部部長埃爾維斯圖恩(Ola Elvestuen)在2月16日記者會說,印尼推動很多大膽的法規改革,也有明顯成效。
「現在談這些也許還早,但只要森林退化率持續下降,挪威一定會每年增加資金,以支持印尼政府的努力,」埃爾維斯圖恩說。
森林退化率劇降6成
印尼2017年開發森林面積約為40萬公頃(約1/10個台灣),雖然看似還是很大,但已創下18年來最低紀錄。相比2016年開發面積100萬公頃,森林退化率足足下降了60%,相當於減少了480萬噸碳排放量。這些成果可歸功於印尼政府近年多次延期批准森林開發許可證,暫緩開發面積逾6500萬公頃。
印尼民事法庭也對多家棕櫚油和造紙業大廠開罰,2012年至2018年至少判決10間公司罰款共13億美元。不過綠色和平組織調查指出,這些非法毀林的企業多數以限制令等管道迴避罰款,至今仍未支付賠償。
我出錢,你護林
氣候變遷威脅之下,減少碳排放已是全球共識,保護森林不受開發破壞則是重要手段之一,因為森林能將增強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2007年開始,聯合國陸續提出「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相關計劃(REDD+),鼓勵已開發國家資助開發中國家,降低減碳帶來的經濟壓力。表態贊成的歐美大國以挪威最為積極,成立16億美元的「國際氣候與森林倡議」(NICFI),佔REDD+資金總額一半以上。
為何挪威如此「佛心」,願意大手筆撒錢保護他國森林?這也許出自生存考量。位於北歐的挪威,境內愈來愈多凍原與冰河因氣溫上升而「解凍」,雪崩等災害發生率增加,永凍層融解也威脅到基礎建設。
身處暖化危機最前線,挪威不只得在國內大力推動節能減碳,同時也積極投資全球環境生態保育。除了印尼之外,巴西、剛果與坦尚尼亞等熱帶國家,都是挪威承諾付出「森林保護費」的對象。
焚林換地製造大量污染
印尼擁有世界上第三大熱帶雨林,僅次於巴西和剛果。然而,印尼的原始森林消失速度高居世界第一,因為當地慣用火燒森林的非法方式取得農業耕地,許多企業也會為了生產經濟價值高、用途廣泛的棕櫚油而大量燒毀林地。
焚林不僅會製造大量二氧化碳,難以收拾的火勢也常造成嚴重污染。2015年印尼一場山火失控,一口氣燒毀260萬公頃森林,還引發超大霾害,至少波及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6國。熱帶雨林也是生態最豐富的自然棲地,印尼許多珍稀物種如紅毛猩猩、蘇門達臘虎等都因森林大量消失而瀕臨絕種。
也難怪,挪威雨林基金會執行長艾根(Øyvind Eggen)掩不住高興表示:「(印尼護林有成)對氣候、對這個世界上的動植物來說都是超棒的消息!」
十年磨一劍?印尼護林待加強
不過,如今距離兩國簽約已將近10年,印尼才終於將拿到第一筆「保護費」,也凸顯保護森林的困難程度。
根據兩國協議,印尼須先完成護林相關立法程序,正式實施並看見成效之後,挪威才會開始支付資助金。但前總統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簽約後就陷入政治泥淖,包括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權責劃分,以及森林區域混亂的土地所有權等,若私人土地被劃定為保護區,龐大賠償金也令政府頭疼。
現任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於2015年上任後,則是大動作組成「森林與環境部門」,整合跨部門力量保護森林,因此獲得初步佳績。然而,印尼將於今年4月進行總統大選,經濟發展成為焦點,環境議題恐被棄之腦後。佐科威與對手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都承諾增產以棕櫚油為原料的生質能源,藉以擺脫對進口石油的依賴;3月6日政府還批准了北蘇門答臘省巴丹托魯森林(Batang Toru)的水力發電廠建案,該處也是全球僅存800隻的塔巴努里猩猩唯一棲息地,等於宣判此一物種的滅絕死刑。
另一方面,氣候也是一大挑戰,2017年印尼氣候比較低溫、濕潤,焚林火災因此大幅減少,然而2018年氣溫偏高,火災範圍就比前一年度多了3倍。政治、經濟與氣候因素夾擊下,印尼能否挺住、繼續降低森林退化率,成為挪威最關心的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