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保護太陽能,執行一年了效果如何? |
川普不是只偏愛煤礦,也宣稱要保護美國的太陽能產業,辦法是對進口晶矽太陽能電池與模組課徵 30% 反傾銷關稅,此「201 條款」在 2018 年 2 月開始生效,川普當時宣稱這將能提振美國本土太陽能電池與模組的製造,創造很多工作,以及許多美國製造的好產品。一年後來檢驗,到底有沒有效?
加稅施行後,第一個宣布要在美國建廠的是加拿大企業 Heliene,在明尼蘇達州新建太陽能模組廠,2018 年 8 月時開始生產,如今已可達到全產能,年產能規模 140 百萬瓦,Heliene 表示該廠最終將創造 130 個工作,目前僅雇用 97 名員工,不過 5 月之後第四組員工上工,人數將再增加。相對的,加拿大廠的產能則相對應調降,250 百萬瓦產能減少半數,原本有 4 組員工全天候輪班,現在僅剩 2 組員工一週上班 4 天,加拿大廠生產的產品有 75%~80% 外銷美國,因此 Heliene 仍然得付出相對應的加稅。
Heliene 原本在 2018 年夏季時計劃收購奧勒岡州一處 75 百萬瓦太陽能廠,最後認為營運成本過高,因而放棄,寧可讓部分產品繼續從加拿大出口到美國而需負擔加稅,這顯示加稅並非萬靈丹。
另一家加拿大太陽能廠 Silfab,在 2018 年 8 月自 Itek 買下華盛頓州的太陽能模組廠,自 2018 年 10 月起就開始負責營運出貨,但 Silfab 還繼續擴增該廠的產能,計劃倍增產線,達到年產 300 百萬瓦目標,擴增的產線將在 2019 年 4 月上線,然而由於新產線高度應用自動化,增雇的員工並沒有成比例成長,原本 Itek 有 80~90 位員工,擴增產線後估計將增僱至 120 位員工。
Silfab 還計劃要在 2019 年中進一步擴大產能,但尚未決定是否要在該廠繼續擴大,或在美國其他地方設廠,還是在加拿大擴廠,Silfab 表示,川普的關稅政策固然對設廠美國的決定有鼓舞作用,但是最終考量的,還是要有充足的員工,接近港口便於出口,以及北美市場希望就近由北美供應,並非純粹為了關稅就會決定設廠位址。
對就業幫助相當微小
中國的晶科能源,在 2018 年 1 月時,就呼應川普的要求,表示要在佛羅里達州新建太陽能電池廠,2019 年 2 月底該廠宣布完工啟用,不過早在 2018 年 11 月就已經開始試行生產,該廠產能全開將可達到年產 400 百萬瓦(megawatt)目標,雇用員工規模將達 200 人,晶科能源表示,目前僱用進度順利,已經雇用超過 100 人。
韓廠韓華 Q Cells 則在喬治亞州興建模組廠,產能全開時年產能將達 1.7 吉瓦(gigawatt),預定將在 2019 年完工啟用;LG 要在阿拉巴馬州,於其原本的廠房基地新建太陽能模組廠,已經將近完工,並且已經開始試產,預計 2019 年中可達到全產能上線,年產能 500 百萬瓦,雖然該廠將高度自動化,但仍需雇用 159 位員工。
美國本土大廠太陽能源(SunPower),當初則反而向川普抱怨關稅措施會提高太陽能源進口成本產生反效果,因此以收購 SolarWorld 美國取得其奧勒岡州廠為籌碼,要求川普政府給予免除的特殊待遇,並表示免除待遇省下的關稅支出,都將用於美國擴廠,9 月時太陽能源順利得到免除待遇,每週將可省下 200 萬美元稅金,太陽能源也信守承諾擴廠,擴大奧勒岡州廠並在 2018 年底前就開始上線生產,接下來幾個月內將提升至滿載產能,所生產的產品將在 2019 年 3 月 1 日起出貨。
另一家美國本土大廠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也同樣得到免除待遇,獲得免除待遇的 1.2 吉瓦年產能俄亥俄廠目前廠房設施已經完成,生產設備將在 2019 年第四季安裝,2020 年第一季將可全產能運作。
總體來說,川普的關稅保護措施雖然的確鼓勵了一些美國設廠,但是以總體產業規模來說,這些個案相對有限,而由於生產線高度自動化,增加的就業人數也僅以百為單位,幫助可說相當微小。另一方面,關稅保護也引起中國反擊,包括對美國多晶矽課徵報復性關稅,結果造成相關廠商哀鴻遍野,REC Silicon 因此決定暫時關閉華盛頓州工廠。
川普的關稅貿易戰雖然就國家戰略成功對中國造成相當大的打擊,使中國經濟失速、外匯管制趨嚴、內部維穩需求大增,但是,就提振美國產業的目標來說,只能說差強人意,這也不令人意外,經濟如流水,越流動越好,保護主義的作用總是不如預期,或甚至結果往往與當初所設想的相反,川普此次保護性關稅藉由免除措施,沒有造成太大反效果,已經是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