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邀集垃圾多元處理解方 民間帶來技術合作契機

環署邀集垃圾多元處理解方 民間帶來技術合作契機

 

行政院環保署今(7)日邀集各縣市環保局人員於苗栗展開為期兩天的「多元垃圾處理技術暨地方環保局科長策略營」,除縣市環保局分享垃圾處理減量、生質能源中心、機械分選的技術與實務經驗外,也找來歐商會和國際廢棄物處理相關廠商進行簡報。

現場有十多家業者帶來塑膠垃圾、廚餘等處理回收技術的商業範例,也有業者分享德國法蘭克福垃圾處理的公共服務經驗。地方環保局人士指出,若成本合理、技術成熟且符合地方需求,也希望能引進更有效率的垃圾處理模式。

環境督察總隊隊長李建育認為,過去的觀念認為廚餘拿來餵豬是「惜食」,但防疫應該重於惜食,期盼透過廚餘堆肥、生質能發電等多元的方式,逐步去除廚餘養豬,讓廚餘變綠金,以循環、永續的概念找出垃圾的價值。

環保署「多元垃圾處理技術暨地方環保局科長策略營」今於苗栗登場。孫文臨攝
環保署「多元垃圾處理技術暨地方環保局科長策略營」今於苗栗登場。孫文臨攝

環保署師法國內外成功經驗 盼垃圾處理更多元

國內焚化廠陸續進入整改期程,環保署參考歐盟興建倉儲廠、廢棄物結合倉儲等優化管理,希望扭轉民眾對處理中心、掩埋場的不良印象。李建育指出,過去因為《廢清法》的規範,垃圾清理和回收一直是地方清潔隊的責任,卻也發生人力不足、效能不彰的問題。「未來大方向應該要朝著公共服務去發展。」他說,透過民間企業的管理,能較有效率提升垃圾收集清運及去化的工作。

李建育也提到,垃圾不只是國際間的問題,也是縣市彼此要合力完成的工作。「例如高雄市要負擔六、七個縣市的垃圾量,如果其他縣市環保局的垃圾沒有先初步處理,那麼高雄市的同仁情何以堪。」他說,環保署雖然沒有既定的立場,但除可先將垃圾經分選、剔除不適燃物,粉碎達到均質化,提升後續焚化廠的燃燒效率與灰渣品質,讓焚化爐壽命便得以延長。

塑膠可轉化成優質柴油  業者展示垃圾處理新技術

台灣新能動力公司(EVP)首席策略長余金龍表示,垃圾焚化爐已經是3、40年前的技術,這麼多年過去,其實科技一直在進步,EVP集團的「熱裂解再生新能源技術」(R-ONE Renewable Oil & New Energy Technology)能把各類型的塑膠轉換為優質柴油,轉換率達80%,等於25公噸的塑膠可以產出20公噸的優質柴油,其餘15%的碳黑也有經濟效益,且塑膠垃圾不需要經過分類和清洗,能大大提升現行的回收模式。

余金龍表示,「台灣的技術領先全球,卻因為國內的法規讓我們不得不選擇出走。」他說,EVP投入技術研發將近十年,但因為缺乏回收執照而沒辦法蒐集找到足量的塑膠垃圾,處理過後產生的優質柴油卻又因為沒有原油產地而無法販賣,「我們的柴油從廢塑膠轉換而來,哪裡有原油產地。」他們一直期待能與政府進行公私合作,但法規因素讓他們只能走向海外國家。

余金龍並強調,不只要解決過去的塑膠垃圾問題,更重要的是找出更好的塑膠替代品,研發出100%由農業廢棄物、樹木落葉做成的植物纖維複合材料FPC(Fiber Particulate Composite,FPC)。他說,現行的生物可分解塑膠PLA,需要嚴格的堆肥環境才能分解,但FPC可以在常溫中完全自然分解,「100%取自自然原料,分解後也不會危害環境,且價格跟現行的石化塑膠差不多。」他指出,FPC單一使用可以禁塑,混用也能達到減塑的功能。

台灣新能動力公司的首席策略長余金龍說,植物纖維複合材料FPC可成塑膠替代品。孫文臨攝
台灣新能動力公司的首席策略長余金龍說,植物纖維複合材料FPC可成塑膠替代品。孫文臨攝

不少地方環保局人員與會,除了帶來縣市政府成功的垃圾回收及處理經驗外,也希望互相合作,尋求更好的垃圾處理方式。有環保局人員說,這些技術都非常先進也很好,但還是要考慮設備的購置成本能否符合效益,也要看新技術的成熟度與過往案例,是否符合地方環保局及清潔隊的需求才是真正重要的考量。

李建育表示,過去社會普遍接受廚餘養豬是惜食的慣習,不過「防疫應該比惜食更重要。」他說,多元垃圾處理計畫總經費約有150億,目前約執行了1/4,未來會依照各縣市需求,能幫的盡量幫,透過中小型廚餘處理機、縣市倉儲管理設備等減少垃圾造成的負擔。

環境督察總隊隊長李建育提到,未來垃圾處理清運將朝公共服務多元化發展。孫文臨攝
環境督察總隊隊長李建育提到,未來垃圾處理清運將朝公共服務多元化發展。孫文臨攝

 

臺中市政府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99號臺中市政府惠中樓九樓 | 服務電話:0422289111#10963 | 服務信箱 | 網站總瀏覽人次: 169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