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泰國成了富國的塑膠垃圾場 UN將嚴管垃圾交易
(台灣英文新聞/李昱德 綜合外電報導)在中國拒絕接受美國塑膠垃圾以後,大量的塑膠垃圾開始往其他開發中國家聚集,不過在聯合國的主導下,昨(10)日全球多數國家承諾,將會依照嚴格規範將「難回收型塑膠垃圾」送往開發中國家,新規定將會在一年後正式上路。
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The 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是新決議的支持NGO之一,其中一名發言人Claire Arkin指出,塑膠垃圾被送往開發中國家的問題必須獲得重視,光是一年來自美國的塑膠垃圾,就讓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的務農小村莊變成他們的垃圾場。
這個具有國際法約束效力的協議,是在一場由聯合國發起的會議中通過,為期兩週的會議針對威脅海洋生態的塑膠垃圾和有毒化學物質進行討論,最後將被視為《巴塞爾公約》(1992年通過,用以規範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的公約)的修正條款,美國雖不是該公約的簽約國,仍出席了會議,並抗議聯合國並不了解塑膠貿易的重要性。
以前,包含美國在內的塑膠垃圾出口國,如果藉由登記在開發中國家的私人企業,就能夠把這些價值低、很難回收的塑膠垃圾輸往該國,並委由該企業處置,現在這些具有污染性的塑膠垃圾,如果要入境《巴塞爾公約》的簽約國,事前都必須經過該國政府的同意,且出口國也需要負起監控任何離境塑膠垃圾的責任。
聯合國環境署(UNEA)對這個由全球187個國家在日內瓦簽署的環境協議十分滿意,稱其為「歷史性的一刻」,並感謝BBC製作人、導演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紀錄片對推動該協議的貢獻。
國家地理頻道主持人Paul Rose表示,艾登堡爵士所拍攝的紀錄片,提供了許多動物內部有塑膠的證據,被沖上海岸的鯨魚屍體中含有大量塑膠垃圾的畫面過於震撼,直接衝擊了社會大眾,並激起了民間對塑膠垃圾的警覺,一份「不要往海中棄置塑膠」的民間連署甚至在上線短短一週內,就獲得了將近百萬人連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