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桶水也能變綠金 鳳山再生水廠年收可望達2.5億
台灣島環境脆弱,降雨少可能導致缺水,但若雨季過強亦會引發水患,因此水資源的韌性調度一直是重要課題;高雄市鳳山溪污水處理廠轉型「水資源中心」,耗資26.6億擴建再生水廠,將馬桶水等民生污水轉化為綠金,待二期工程於8月啟運後,每日可供給水量將達到4.5萬噸,每年販售再生水獲利可望達2.5億元。
民生污水轉作工業用再生水 每年產2萬噸可賣逾億元
台灣屬於熱帶海島型氣候,又因高山地形攔阻海洋水氣及夏季的颱風降雨,成為少數過擁有豐沛雨量的經北回歸線區域。然而台灣多數河川屬荒溪型河川、坡陡流急加上降雨季節不均,特別在島嶼的西南部有明顯的乾旱季區別。
近年來,極端氣候影響,台灣的缺水風險日益嚴峻,在2015年時就因為降雨不足,發生60年來最嚴重的缺水事件,高雄當時進入史上首次「第三階限水」民生、工業用水都備受衝擊。
為減輕水情壓力,內政部營建署於2016年耗資26億,將高雄鳳山溪污水處理廠擴建為再生水處理中心,第一期工程於2018年完工營運,將民生污水經過濾成潔淨再生水,每日可供應2.5公噸的水量給臨海工業區的中鋼及中鋼鋁使用,減低工業與民生爭水的負擔。
鳳山水資源中心二期完工後 可供臨海工業區20%耗水量
高雄市水利局副局長陳琳樺表示,鳳山水資源中心在2018年9月通水,成為全台第一座商轉的再生水廠,以BTO(Build-Transfer-Operate,建設-移交-運營)方式營運,「每度水的價格為18.8元,每年有約1.2億的獲利。」她說,《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通過後,要求缺水地區的用水大戶,要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水,減低對民生用水的負擔。
負責營運的「藍鯨水科技」指出,去年通水至今已供應了1200萬公噸的再生水,鳳山再生水場第二期工程預計能於今年8月前完成,日供水量將達到4.5萬噸,「約等於臨海工業區五分之一的用水量,每年賣水獲利約2.5億元。」他說,能將民生污水變綠金,仰賴五道再生水處理單元:民生污水第一步先進入沉沙池,再送到消毒池成為可放流的放流水,放流水再進入石英砂快濾產水池,在經過超薄膜過濾UF及RO逆滲透的處理單元後,最終產出水質比自來水更加的再生水。
鳳山+臨海再生水 日供水等同一座高屏大湖
陳琳樺說,作為第一座完工的再生水示範廠區,鳳山水資源中心是一座都市小水庫外,同時也建置水資源教育館、再生水觀光工廠及溼地公園,成為一座完善的水資源環教園區,完成開源節流、永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要讓高雄免除缺水危機。」
陳琳樺表示,未來鳳山水資源中心二期工程完工,臨海工業區的再生水廠也預計在2022年啟運通水,「合計每日可供再生水量將達10萬噸,等同於一座高屏大湖的蓄水量。」她說,既可減少水資源浪費,又能確保放流水質不會污染海洋。
小琉球首座聚落式污水處理廠 投資千萬保護美麗海洋
值得一提的是,在屏東琉球鄉也有一座污水處理廠。小琉球是台灣外離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小島,除了有1萬2000位在地居民,每年更有近百萬的觀光旅客,所造成的污水量相當可觀。小琉球是一座珊瑚礁島,美麗的海底世界一直都是旅客最喜愛的景色,但民生污水排放,化學物質流入大海,造成了海洋生態污染的風險。
因此,環保署投入1013萬的預算,在琉球鄉本福村的老人會館場址設置聚落型的生活廢水處理設施,於2017年完工啟用,每日最高可處理4700人,約630噸的生活汙水,經過三道曝氣池以有機接觸濾材的方式過濾後,可將污水中的生化需氧量(BOD5)、懸浮固體(SS)、與氨氮(NH3-
屏東縣環保局科長王奕軒表示,老人會館的處理設施每日削減22公斤的懸浮故底及50公斤的有機汙染物,成效顯著。環保署今年度將再度將馬補助約5000萬元的經費,在小琉球的杉板灣設置日處理量650公噸及中澳沙灘設置日處理量700公噸的聚落是污水處理設施,以維護小琉球周遭海域的潔淨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