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東國小減廢主題書展 長壽垃圾、互動遊戲 激發學童環保心
下課鐘聲響起,三五個學生結伴成群的往圖書館跑去,小朋友跑進圖書館後聚集在門口的觸控電視螢幕前,他們熱烈的討論要看哪一支影片,決定之後點開檔案撥放,仔細一看,是一位民眾在淨灘的畫面,搭配著輕快的音樂,原來是一支講述垃圾問題的MV。
進到圖書館,高年級學童玩著平板電腦中「對對碰」記憶遊戲,遊戲中的卡牌標示著鐵鋁罐、竹筷、塑膠袋等物品,玩者得配對上30年、100年、500年等正確分解時間的卡牌,才算過關。
而圖書館裡裡外外的「擺設」,原本應該展示書籍介紹的牆面上,竟是各式各樣的垃圾,這可不是孩童惡作劇亂丟東西,而是台北市立士東國小正在舉辦的「垃圾減量、地球漂亮」主題書展的一部分。
一場展覽比備課困難 老師也要多提問多看書、從做中學
負責策劃書展的是士東國小設備組長吳玟萱,他介紹,學校每學期的書展主題都很不同,而這次減廢的環保議題,其實是2、3年前就有想要做,只是擔心這個主題會很學術、很枯燥。擔任閱讀老師以前,他原本就是自然科的老師,因此也常用寒暑假到科教館蒐集教學素材,今年寒假碰巧在科教館看到「島嶼浮塵 PM2.5視界」的特展,深化了他對這個展覽的想像。
因緣際會下,吳玟萱得知另一位閱讀老師要做環境議題相關的論文題目,「當時他推薦我一本《我家沒垃圾》,心中那個放了很久的計畫忽然又亮了起來,我跟劉老師談起這個想法,他幫我把原本很發散、龐大的環境議題聚焦在垃圾上。」他表示,訂出主題後也參考別人展覽的經驗,「每個月全台北的閱讀老師都會一起開會,我因此知道之前龍安國小、萬芳國小及民生國小曾經聯合辦過這樣的書展。」於是他向其他老師請教書展的經驗,做為參考。
「我們有不同領域的專長,但同樣都身為老師,了解學生,也知道教育需要什麼元素。」吳玟萱提到,展覽的部分自己也只是確定內容,實際上的製作愛心媽媽幫了很大的忙,而平常自己也沒辦法時時待在圖書館,因此管理維護、學生的秩序也都是仰賴館員維護。
「那種感覺就像是真心想完成一件事情,全世界都會來幫忙。」引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名句,他說,整個展覽從四月底訂題目後,大約動員了12位老師的幫忙出題、找書,還有好多位愛心媽媽的美勞,「他們幫我把想法實現,完成後甚至比自己原先想像的更好。」
減少紙張浪費以互動遊戲取代問卷 成功激發孩童學習興趣
這次展覽的書籍多以繪本為主,挑了36本書,每本書都代表一道題目;閱讀課時全班都會到圖書館,教師先用5分鐘的簡報介紹書展,然後給學童十分鐘的時間挑書來閱讀。
閱讀的10分鐘結束以後,就會進行問答競賽,「是以全班共同回答36題的題目,能凝聚向心力,也讓他們對於分數有更高的榮譽感。」吳玟萱指出,雖然分數高低並沒有懲罰或者獎勵,但圖書館有個排行榜,上頭會即時更新分數最高的前三名班級,而名次的高低其實與年級沒有直接的關聯性。
「這些題目是真的要讀過書才能回答的。」記者也應邀用15分鐘回答問題,最後只勉強答對一半的題目,「可能是排行榜中倒數的前三名。」吳玟萱說,雖然主題是環境,但這還是一個書展,因此也會有索書號、分類號等等與圖資應用有關的題目,「我們展覽的內容也許有限,但如果透過展覽讓他們獲得了閱讀的興趣,他們能夠從書本裡面獲得知識,可能會比課本教的更多。」
海報來自包裝紙再利用 商借掩埋場「長壽」垃圾超吸睛
書展書籍有來自校方館藏、市圖借展,以及「愛的書庫」共讀書,「有少部分是新購的書籍,但因為學校的經費有限,必須善用既有資源。」吳玟萱認為,這其實也是環保減廢的一部分,「之前的書展都會有做紙本的學習單,這次改用互動的問答裝置,反而讓學生更有興趣。」他說,多數展品是利用既有的資源,「海報紙就用校內很多的書籍包裝紙,這些展品也都從垃圾場挖來的。」
此外,徐姓館員提到,也有向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商借的掩埋場與淨灘垃圾,有餅乾糖果的包裝、有公仔、玩具。「這些對小朋友來說其實是很棒的教育素材,他們認識這些東西,但卻跟印象中的不太一樣。」他說,如果只用數字去說這些東西幾十年無法分解,可能不會引起特別感受,但真把幾十年前的東西展示在面前,學童就能更直接理解。
徐館員指出,這些垃圾很多都比小學生的年紀更大,然而真正被使用的時間卻那麼短。他說,這些展品就是一種證據,「我們傷害地球的證據」。
除了借展的垃圾外,吳玟萱則特別提到櫃檯前方的一平方公尺,「物件本身其實沒有錯,但錯誤的使用卻會讓他變成污染,這個一平方公尺指得就是一顆鹼性電池若沒有妥善回收,將會導致一平方公尺的土地重金屬污染不得使用。」他說,其實一開始不太知道要如何展示這個概念,但後來愛心媽媽靈機一動,就做出了這個簡單卻非常直接的作品,「這些家長不只熱心其實也臥虎藏龍,門口的海報、因垃圾而死的海鳥等裝飾,都是他們協助製作的。」
展覽不只針對學生 吳玟萱:「愛護環境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下個學期將會轉換成108課綱,即將卸下閱讀老師職務的吳玟萱心想,「若這是最後一次展覽,是不是能嘗試一些不同的東西?」因此,他第一次把書展不只展在圖書館內,而是連外牆都做出了展示,「有些師生也許不太進來圖書館,但經過走廊也能看到這樣的展覽,還有放學後進來學校運動的社區居民,也能在外牆看到這樣的廢棄物概念。」
吳玟萱笑說,這可能是自己過於樂觀的想像,或許第一次看到沒有感覺,但多看幾次總會留下一些印象,「也許力量很微薄,但教育本來就不是立竿見影的工作,要一步步持續的推廣。」
訪談結束時到了學校的打掃時間,下課鐘聲再次響起,鐘聲竟是2006年環保署的〈分3類,好ok〉廣告歌,吳老師說,這也是配合這次書展做的調整,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將環境意識傳遞給學生。吳玟萱提到,不只是學生這次的外牆展示希望能留到畢業典禮,也是希望能讓更多老師、家長能了解減廢的重要性,他表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保護環境並沒有分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