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煙濾嘴是塑膠不是紙 海洋垃圾第一名是煙蒂
煙蒂是數量最多的海洋垃圾。
Shutterstock
對癮君子來說,戒煙不是一蹴可幾的事,但節制的吸煙行為不僅能保護身邊的人,也能保護海洋免於塑膠垃圾污染!
深吸最後一口香煙、再把煙屁股往水溝裡一彈,是街頭常見的景象。很多癮君子以為煙蒂是紙做的,會在水中自然分解,所以這樣並不會破壞環境。但事實上,煙蒂卻是破壞環境的最大殺手之一!
看似只由煙草和紙構成的香煙,濾嘴部分其實是以塑膠纖維製成,隨手亂丟的煙蒂,竟是第一名海洋垃圾,數量比塑膠吸管與塑膠袋還更多。
倫敦帝國學院(ICL)研究曾統計,全球每年約生產6兆枝香煙,其中9成以上都裝有塑膠濾嘴,等於約使用了100萬噸塑膠。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約2/3煙蒂沒有被丟入垃圾桶,成為地球上最常見的廢棄物。美國海洋保護協會(Ocean Conservancy)也計算,光是2018年該協會淨灘活動就撿到240萬個煙蒂,比第2大垃圾糖果包裝紙多出70萬個,可見普遍程度。
不是紙,是塑膠!
香煙尾端的柔軟濾嘴,摸起來跟棉花、紙張差不了多少,但剝開黃色外皮,底下卻是一束束塑膠纖維,由纖維素加上醋酸酯化後產生的熱塑性樹脂製成。不知情的吸煙者常以為濾嘴能被大自然分解,因此隨手亂丟、甚至直接丟入水溝,讓大量細小的煙蒂流入海裡。
為了響應國際減塑行動(Break Free From Plastic),台灣蠻野心足協會5月份用2000多根煙蒂與回收保麗龍做成一隻北極熊雕塑並帶上街頭,提醒癮君子一個扔煙蒂動作,已對環境造成難以挽回的破壞。
台灣蠻野心足協會以黏滿煙蒂的北極熊雕像,促進大眾對塑膠煙蒂危害的認識。圖片來源/台灣蠻野心足協會提供
台灣蠻野心足協會零廢棄專員孫瑋孜指出,每根香煙平均含有1.2萬根醋酸纖維,在自然環境約12年以上才會完全分解。這些煙蒂帶著塑化劑、尼古丁和多種化學物質,對生物造成極大危害。國際期刊《煙害防制》(Tobacco Control)2011年曾把香煙濾嘴浸泡在水裏再拿出,並把魚類放進水缸,結果4天之後,超過半數的魚隻都中毒死去,凸顯香煙的毒性。
更糟的是,當煙蒂流入大海並裂解成看不見的微纖維,又會隨著食物鏈累積而被人類吃下肚,持續毒害每一個人
「就像一顆顆毒膠囊,」孫瑋孜說。
濾嘴較健康是個謊言
科學家在20世紀初開始揭露香煙對人體的傷害,為了保住銷量,煙草商也陸續發明不同濾嘴,宣稱可以過濾焦油與尼古丁、減輕身體負擔。但從早期的紙質、石棉到60年代發明的塑膠濾嘴,都只能稍微攔住有害物質,只要吸煙者更用力,照樣能吸到同等份量。
「就好像同一桶冰淇淋,你只是換成很小的湯匙來吃,」史丹佛大學研究煙草危害的研究生哈里斯(Bradford Harris)說。
此外,濾嘴分裂出的細小纖維也會被吸煙者吸入肺部,以另外一種方式誘發肺癌或其他病變,對於改善健康可說一點幫助也沒有,CNN也曾把「加了濾嘴更健康」的觀念斥為煙草商人的「骯髒騙局」。
隨著濾嘴相關研究問世,部分煙草公司也在嘗試尋找可生物分解的濾嘴材質。例如美國新創公司「Greenbutts」推出的有機濾嘴,是以麻、絲、木漿和天然澱粉等製成,可在土壤或水中快速分解。
然而,環境保護不能只靠新創,法律也是重要後盾,卻可能是最難改變之處。2018年歐洲議會就曾提案,要求歐洲各國在2030年前減少80%濾嘴內的塑膠纖維、但這項法案卻被否決,最後只要求煙草公司增加濾嘴含有塑膠的標示、多多捐贈公共垃圾桶等方法。
隨著多年宣導,現代癮君子多半懂得不讓旁人吸到二手煙,但吞雲吐霧之後,也別忘了把煙蒂丟入垃圾桶,或暫時裝入小鐵盒等容器,找到垃圾桶再丟,避免讓煙蒂繼續傷害人類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