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台灣豬!神奇酵素幫動物顧腸胃,還能「減碳」更環保

守護台灣豬!神奇酵素幫動物顧腸胃,還能「減碳」更環保

 

 

Shutterstock

台灣口蹄疫成功在即,畜牧業除了防範非洲豬瘟,還能如何提升豬隻健康?荷蘭百年企業DSM提供的方法,還能兼顧環境保護!

「守護台灣豬」成為全民運動,其實提升豬隻健康不只事關滷肉飯,還能改善氣候變遷危機!其中關鍵,就藏在一桶桶的飼料內。

有一些「神奇酵素」,在荷蘭、丹麥等精緻畜牧業大國行之有年,台灣部分業者也是愛用者。它們的功能好比人類常吃的益生菌營養品,可以幫助豬、牛、雞等動物增加體內生產的活性蛋白質,提升消化能力、減少腸胃不適和排氣;動物更容易吸收營養、長得頭好壯壯,也降低患病和用藥的機率,人吃了更安心。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DSM)全球高級執行副總裁蔣惟明日前在台分享,運用創新營養技術,畜牧業也能「變綠」。

若全台動物都吃,每年減碳達33萬台車

「如果全台家禽畜都使用我們的最新型酵素,改善動物消化道健康,每年至少可減少79.5萬公噸碳排放量,等於減少33萬台汽車!」蔣惟明說,「動物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蔣惟明說。

動物吃得健康,影響層面不只限於餐桌。現代畜牧業中,動物吸收飼料的能力有限,容易缺少磷、蛋白質等必要物質,為了不影響發育,傳統作法就是在飼料中添加這些物質。但添加份量若太多,被動物排出後仍會累積在環境中。舉例來說,過多的磷會污染水質和土地,過多蛋白質則容易衍生含氮或含硫氣體,氣味難聞又會強化溫室效應。

因此,DSM或其他廠商生產的酵素等營養品,經過精算劑量後再加入飼料,就能幫助動物吸收養分,省下不必要的添加物。這一點點小改變,不僅減少污物處理成本,也節省大麥、玉米等農產品的生產壓力,還給地球更多乾淨空間。

以台灣精品豬肉品牌「究好豬」聞名的祥圃實業,營運長吳季衡也認同「對動植物好就是對自己好」的理念。根據聯合國預估,2050年全球人口將來到98億,而且隨著開發中國家不斷崛起,每人平均消費的肉類和糧食量都將大增,如何有效利用資源,也成為各國科學家競逐研究的目標。

「人類要靠別的生命延續自己的生命,那條命就跟我們有很大關係,」吳季衡說。

吳季衡強調,DSM注重永續發展,致力研究飼料用酵素的「環境友善度」,也是唯一算得出「可減少多少碳排放」的酵素品牌,雖然價格比其他品牌稍高,祥圃的豬場仍然愛用DSM產品。

「雖然成本會增加一些,但仔細算算,臭味跟排放的後續處理也沒有比較便宜,」吳季衡說。

全球豬價漲,台灣豬量少質精為優勢

動物吃得健康,不僅對環境友善,對食安有幫助,對業者也會帶來商機。蔣惟明透露,時值非洲豬瘟在中國肆虐,對岸豬農極為重視豬隻健康,拚了命也要保護好母豬與仔豬,近年逐漸受重視的飼料用營養品,銷售額更是「好得不得了」,顯示及早投入永續發展,確實是門好生意。DSM台灣動物保健事業部總經理洪崇祐也指出,台灣與口蹄疫纏鬥20多年,終於在去年7月拔針;全球豬價又因中國豬肉短缺而持續上漲,台灣豬肉若能在2020年重回出口之列,時機再好不過。

但如何與全球豬農比拚,將是台灣畜牧業的一大挑戰,提升健康又能減少環境衝擊的豬肉,正是企業值得努力的方向。吳季衡認為,台灣豬肉對於東南亞市場具備地緣優勢,但受限產量,無法跟美國、德國等大國比價格。「量少質精」的品牌價值,可能是台灣豬最有機會的「發大財」出路,也是讓台灣畜牧業能永續發展的契機。

從礦坑到養豬場,DSM永續轉型讓市值變4倍

而DSM這家荷蘭百年企業的永續轉型,或許也值得企業借鏡。DSM創立於1902年,專攻營養科學、材料科學2大領域,2018年銷售額約為88億歐元(約3千1百億台幣))。雖然身為歷史悠久的龐大企業,DSM市值過去10年卻上漲逾400%,2017年還在《Fortune》「改變世界的企業」(Change the World list)高居第2位,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及早把握永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DSM的前身,其實是荷蘭國有煤礦公司(Dutch State Mining),但在1950年代歐洲煤礦逐漸枯竭時,轉型為石油化工公司。雖在1990年代民營化,仍保持礦業特有的團結基礎。

「礦坑暗無天日,一下去就是2、300公尺,都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來,員工之間形成很強的brotherhood(兄弟情誼),」蔣惟明說。

礦坑傳統形塑了安全第一的觀念,也樹立以「人、地球、利潤」(People, Planet, Profit)為核心的「3P價值」。更重要的是,DSM每3至5年都會重新評估未來趨勢,每個部門都要提供意見,全面思考未來發展。2000年前後,DSM判斷石化工業競爭激烈,又高度仰賴日趨枯竭的自然資源,集團銳意再次轉型,冒著外界不看好的眼光,毅然售出營收占比高達1/3的石化部門。

「當時DSM股價最慘時,還不到20歐元,」蔣惟明回憶。

原來,DSM預料全球將面臨人口過剩、人口老化與資源耗竭三大危機,為了專心迎戰而賣掉最賺錢的部門,將大筆資金投入技術創新,每年研發費用從營業額1%提高至5%以上。營養品之外,DSM也從「食衣住行」各層面著手,研發各種有助資源利用的材料。例如一款可浮於水面的超高強度纖維,強度比同重量鋼材高了15倍,應用在汽車內裝上就能減少車身重量,進一步降低燃料消耗。

「以企業而言,我們創造了無限多的可能性,」蔣惟明說。

「Do Something Meaningful」

除了技術創新,DSM也將環保精神融入大大小小的營運細節。2009年DSM在上海成立地區總部,是中國獲得綠建築國際標準LEED白金認證的第一批建築;DSM又也是環保組織RE100的成員,將在2030年前75%改用再生能源,中國近50個廠區的交通接駁工具也全數使用電動車。

「大改變從小地方開始。像我們公司裡都沒有寶特瓶,因為不環保,」蔣惟明指了指飯店會議桌上的瓶裝水,展現從細部累積的綠色意識。

曾參觀DSM荷蘭廠區的吳季衡也讚賞,DSM重視員工安全,「連工廠都比較不會揚塵!」

從消耗天然資源的礦業、石化工業,轉型為擁抱環境和健康意識的永續企業,蔣惟明認為,一家企業有無信念,從領導者到員工的肢體語言都能看得出來。因此DSM招募人才時,也希望員工不只求一份薪水,更要追求工作之於地球和社會的意義。

「如今的DSM,代表的是『Do something meaningful』(做有意義的事),」蔣惟明說。

 

臺中市政府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99號臺中市政府惠中樓九樓 | 服務電話:0422289111#10963 | 服務信箱 | 網站總瀏覽人次: 169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