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20-05-04
作者:Katie Pyzyk;翻譯:鍾宜珈
引用來源:
重點摘要:
- 隨著城市採用新的技術和新的方法來因應挑戰,市場調查公司(ABI Research)公告新白皮書(New White Paper)《五種方式讓城市變得更聰明》(5 Ways Cities Are Getting Smarter),探討當前使城市變得更加先進和更具效率的頂級策略。
- 這份報告說明了五項主要的策略:
- 數位雙元(Digital Twin):三維城市模型建置(3D Urban Modeling)和衍生設計(Generative Design)正在改變城市規劃,並創建整個數位雙元城市(Digital Twins Cities),人工智能工具(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ols, AI tools)的前景也更為廣闊。
- 韌性城市(Resilient Cities):城市在使用技術,保護居民免受於遭受自然和人為的威脅,此過程之城市轉變重點主要是從“安全和有保障”轉型為“韌性”。
- 循環城市(Circular Cities):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一直是創建智慧城市(Smart Cities)的關鍵因素,針對循環城市為目標進一步推動此概念的發展。
- 微型交通(Micromobility):城市正在採用電動雙輪微動交通設施(Electric, Two-Wheeled Micromobility Devices),像是腳踏車和摩托車,以減少交通堵塞和空氣污染。
- 智慧空間(Smart Spaces):許多城市正在重新思考城市建築環境,以及如何將技術整合到公共空間,以獲得眾多利益。
- 本文介紹了五個關鍵策略的挑戰和案例研究,主要結論是需要更有經驗的、更全面的、跨領域和閉迴路(Closed-Loop)的方法,來優化和最大化可使用之資源和服務的潛力。
重點解析:
該報告隱含的議題是:城市採用的智慧技術應有明確的目的。該白皮書指出,由於技術對城市如此有益處,則城市領導人應該更易於接受並投資技術,以解決不斷變化和擴大的眾多城市問題,例如:網絡攻擊與犯罪、氣候變化等。
ABI Research市調公司研究部副總裁Dominique Bonte在一份聲明中說道:相信其實是一種幻覺,若只在既有的城市環境中,增加表層式物聯網技術(Internet of Things),就能使城市能夠因應未來的挑戰,不論是提供永續能源到採用智慧方法及建立韌性城市。其實這些都會面臨著許多困難與阻礙,包括:成本、資金來源、技術的生命週期管理,因此,必需瞭解技術的優勢、投資回報率、隱私和安全性,再採用這種智慧技術之前就應即刻解決這些阻礙。但是,在許多情況下,克服這些問題應該整合物聯網解決方案,以徹底地解決城市面臨的挑戰,比目前人類所能實現情況更有其效率。
在整個白皮書中,經常出現的議題是採用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預測性質可以將各種城市功能提升到新的層次,例如:在災難發生前,從計畫預防疏散到避免災難,這些技術在人類尚未意識到,或是尚未廣泛討論的方式時,這個城市就該變得更智慧,該報告也反映了智慧城市空間是動態式且不斷發展的。雖然這樣會很難為智慧城市下一個定義,但它也允許領導人為自己的城市最佳選擇方向提供一些彈性的空間。例如:微型交通即是一項重要的現代策略,但是每一個城市都需要確定微型交通的設施、營運公司、法規和治理。同樣地,每一個城市也須確定如何最好地開發和擴展的智慧空間,例如:重新規劃停車場或將LED燈整併到人行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