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於2019年有增加趨勢

作者:UN Environment Programme;翻譯:鍾宜珈

引用來源:https://www.unenvironment.org/news-and-stories/story/uptick-renewable-electricity-generation-2019

 

『參考要點』:

  1. 可再生能源是2019年至今,成長最快速的新興能源。
  2. 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促使我們暫停排放,加速向碳中和經濟體進行轉型。
  3. 現今的自然環境面臨各種危機,我們必須針對醫療和化學廢棄物、自然和生物多樣性進行管理,實行更耐災的重建工作,創造綠色就業機會,透過行動實現韌性和永續的未來。

 

最新的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成長,是化石燃料的2.6倍。儘管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對健康、政治、經濟和社會造成影響,持續地衝擊世界各地的人們,但隨著復甦計畫的討論與成形,決策者受到鼓舞,並以此為契機,促使我們的社會走上更永續的道路。

聯合國環境署(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和其他的組織正在倡導這樣的觀念-「新型冠狀病毒危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許也改變了生活與思維的優先順序,可以使經濟朝向更好的重建道路邁進,例如:更加地注重清淨能源、綠色工作(Green Jobs)和永續發展」。

國際再生能源總署(The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IRENA)發布的2020年可再生能源統計(Renewable Capacity Statistics 2020)結果顯示,新興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水力發電(Hydropower)、風能、太陽能、地熱能(Geothermal)和生質能源(Bioenergy),佔據去年所有電力成長的72%。可再生能源在2019年成長了7.6%,在全球增加了176GW的發電量,略低於2018年修訂後的179 GW增加量。

聯合國環境署的能源專家Mark Radka說道:「可再生能源是成長最快速的供電來源,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電力僅佔能源消耗的20%,其餘的能源消耗,主要還是化石燃料(包含:煤、石油和天然氣),故可再生能源在航空、海運、工業和重型運輸等領域仍舊充滿挑戰。」

 

哪種可再生能源表現最好?

太陽能和風能在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產能上,持續地占有主導地位,2019年所有可再生能源的增加比率中,就占據了90%。其中太陽能為586 GW,增加了20%,風能為623 GW,增加了10%。

在國家部分,中國和美國持續主導著風力發電的成長,而中國、印度、日本、南韓和越南在2019年的太陽能發電量則達到了歷年以來的最高值。

圖中這艘特殊造型的船,是西門子能源公司(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在北海(The North Sea)建置的Amrumbank West海上風電場(Offshore Windpark)。

 

水力發電在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總量中佔比最大,共1,190 GW。相較於2018年,成長了1%,增加了12 GW,增幅不大,可能是因為一些大型的計畫未能如預期完成。在國家部分,中國和巴西佔據了水力發電的主要成長比率。

其他可再生能源包括了124 GW的生質能源(Bioenergy)、14 GW的地熱(Geothermal)和0.5 GW的海洋能源(Marine Energy)。在國家部分,地熱能源使用率較大的國家依序為:土耳其(Turkey)、印尼(Indonesia)和肯亞(Kenya)。

離網的發電產能在2019年成長2%,增加了160 GW,達到8.6 GW。其中,生質能源佔據了離網電能的40%。而在國家部分,中國占據了生質燃料50%的使用量。

 

各地區可再生能源之發電產能

  • 亞洲在2019年的發電產能成長了54%,佔據了全球發電產能的44%。
  • 歐洲的發電產能成長了6.6%,北美洲則成長了6%。
  • 大洋洲中東地區雖然在全球發電產能中所佔據的比重較小,但卻是成長最快速的地區,大洋洲成長了18.4%,中東地區成長了12.6%。
  • 非洲在2019年僅成長4.3%,增加了2 GW,達到48 GW。

 

2019年,不可再生能源之發電產能(Non-Renewable Capacity),像是:石油、煤炭和天然氣仍持續地增加中,以長期趨勢而言,亞洲、中東地區和非洲仍持續成長中,但歐洲和北美洲有消退趨勢,其他地區則變化不大。

聯合國環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氣候變遷專家尼Niklas Hagelberg說道:「在某些方面,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危機是一個讓我們暫時停止排放、加速向碳中和經濟體(Carbon Neutral Economies)轉型的絕佳機會,這將為我們帶來健康(如:清潔的空氣)和減輕代價高昂的氣候變遷影響」。

大自然現今處於危機之中,受到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棲息地喪失(Habitat Loss)、全球暖化和有毒污染物的威脅,再不採取行動,人類即將面臨衰敗。解決當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保護我們自己免於遭受未來的全球威脅和迫害,需要針對危險的醫療和化學廢棄物進行合理的管理;在自然和生物多樣性方面,也須進行強而有力的全球管理,明確地承諾「更耐災的重建(Building Back Better)」,創造綠色就業機會,促進向碳中和經濟體的轉型。人類唯有現在採取行動,才能實現韌性和永續的未來。

臺中市政府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99號臺中市政府惠中樓九樓 | 服務電話:0422289111#10963 | 服務信箱 | 網站總瀏覽人次: 169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