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UN environment programme;翻譯:鍾宜珈
引用來源:
『參考要點』: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世界聚焦於和新型冠狀病毒的對抗,其中有許多關於局部空氣品質改善的報導。但是,沒有人認為氣候危機已經結束,甚至還有很久才會結束。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最新數據結果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急劇上升,2020年4月,大氣中的平均二氧化碳濃度為416.21 ppm,這是自1958年在夏威夷開始測量以來的最高濃度。此外,冰芯(Ice Core)的記錄也顯示,在過去的80萬年中,還沒有觀察到像現在這樣的濃度值。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的世界環境情報室(World Environment Situation Room)顯示,自1958年3月以來,二氧化碳的濃度急劇上升,超過了100 ppm。
二氧化碳的濃度曲線,顯示了季節性的波動,由於北半球的土地面積大於南半球,在夏季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更大。因此,在北半球冬季結束時,全球二氧化碳濃度會在5月達到高峰值。然後,隨著光合作用的發生和新生的枝葉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到十月會降低約7.5 ppm。在北半球冬季期間,地球的光合作用活動較少。因此,二氧化碳濃度會持續上升直至下一個週期。
然而,人類活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其濃度不僅持續在增加,而且還是加倍地增加。
長期來看
利用冰芯記錄,可以測量並追溯到80萬年前南極深處冰層中所捕獲到的二氧化碳。在過去的80萬年中,我們偵測到的二氧化碳濃度從未達到416 ppm。由於「智人(Homo sapiens)」大約在30萬年前出現,其亦被稱之為「解剖學上的現代人類(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s)」,智人最早的踪跡,可追溯到19萬6000年前。而我們過去的人種當中,沒有一個人經歷過如此高濃度的二氧化碳。
圖說顯示了2020年4月與2019年4月之間的二氧化碳濃度差異,顯示出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趨勢,明顯地加快許多。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日內瓦環境與發展研究所所長、世界環境情報室的計畫經理Pascal Peduzzi提及,這對我們的氣候極為重要,當然需要採取即刻行動,以減少我們的溫室氣體排放。為了將全球暖化的平均升溫溫度保持在1.5°C,我們需要在2040年之前實現淨零排放(最晚要在2055年實現)」。
這些二氧化碳的調查結果令那些「樂觀地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將減少全球總排放量』的人」感到驚訝。自2020年1月以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車輛、航空交通,以及工業活動確實急劇地減少,但是我們的電能供應卻並非如此,根據《2019年世界能源展望》的調查顯示,全球64%的電力能源,來自化石燃料(包含煤炭38%、天然氣23%、石油3%),其供熱系統的功能與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之前是相同的,基本上像是:轉型為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耗損、公共交通、森林砍伐等,都沒有什麼改變。由於氣候變遷,森林大火和野火燃燒的可能性和嚴重性不斷地增加,持續影響著巴西、洪都拉斯、緬甸、泰國和委內瑞拉的大片土地,每一次的大火,都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氣候變遷專家尼古拉斯·黑格爾伯格(Niklas Hagelberg)說道:「如果全球能源生產沒有根本性的變化,我們就沒有理由去期待排放量會永久性地減少。新型冠狀病毒,相反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評估我們在不永續的環境關係中所承擔的風險,並把握機會,以對環境負責任的方式去重建經濟。我們必須認真思考流行病和氣候災難的全球威脅,以建立具有韌性的市場、公司、國家、全球體系,以及所有人都能享有健康、永續的未來。因此,支持財政刺激及復甦方案和金融計畫,運用脫碳及加速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轉型,這不僅是短期的經濟勝利,更是未來邁向韌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