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13日發表《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2020)》報告。這份長達464頁的展望報告指出,武漢肺炎(COVID-19)造成的動盪將使未來20年全球能源使用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能源展望報告提供四大情境:四情境下再生能源均顯著成長
今年的報告共提供四個可能途徑或情境,預測到2040年。四種情境中,再生能源全都會顯著成長。在IEA認為最有可能的情境中,到2040年,太陽能產量將比2018年的預期增加43%,部分原因是太陽能價格比預期便宜20至50%。
IEA指出,儘管再生能源成長加速、煤炭結構性衰退,但除非採取更強勢的氣候行動,否則要宣布全球石油使用量達到峰值還為時過早。同樣地,除非全球暖化因應政策加速,否則到2040年天然氣需求可能還會成長30%。
這表示,儘管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達到峰值,但卻遠遠沒有達到穩定氣候所需的達到峰值後快速下降。IEA表示,要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需要全球經濟各個層面都使出「洪荒之力」,而非只靠電業。
此次報告的主要途徑仍然是「承諾政策情境」(Stated Policies Scenario, STEPS),即假設政府都能實現自身承諾的情境。不過,IEA對政府是否腳踏實地往目標邁進,有自己的評估。
報告也透過「永續發展情境」(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enario, SDS)說明,政府的承諾還需要如何加強才能更加永續。
今年的報告首次詳細模擬了「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情況」(NZE2050),也就是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低45%,2050年實現淨零,並且有50%的機會將升溫控制在1.5°C內,並將說明要實現這個情境需要做哪些事。
最後是「延後復甦情境(DRS)」,即當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全球經濟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恢復,GDP和能源需求成長急劇下降的情況下,將會發生什麼事。
在所有情境下,再生能源都佔需求成長的最大宗。相反的,隨著全球氣候政策積極度增加,化石燃料成長趨弱,甚至下降。
IEA表示:太陽能發電現在是有史以來最便宜的電力來源
今年報告最重大的變化之一是,IEA估算了不同發電技術的成本。根據報告,如今的太陽能比IEA去年預測的便宜約20%至50%,具體幅度取決於地區。陸上和海上風電的預估成本也以差不多的幅度降低。
此次的分析以建立新發電容量的開發商的平均「資本成本」為基礎。過去,IEA假設所有技術資本成本皆為7%至8%,依每個國家的發展階段有所不同。
這次,IEA檢視各種證據發現,太陽能的資本成本要低得多,在歐洲和美國分別為2.6~5.0%,在中國為4.4~5.5%,在印度為8.8~10.0%,主要是因為有減少再生能源投資風險的政策存在。
IEA表示,在最佳地點並有最優惠的政策支持和融資條件,太陽能現在可以「達到或低於」每兆瓦時(MWh)20美元的水準。「對於利用低成本融資高品質資源的計畫來說,太陽能發電現在是有史以來最便宜的電力來源。」
IEA表示,新的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電廠現在在歐洲和美國的成本為30~60美元/MWh,在中國和印度等有保證價格機制的國家只有20~40美元/MWh。
IEA稱,這些成本完全低於新建燃煤電廠的平均成本,並且與中國和印度現有燃煤電廠的運營成本相差無幾。
現在陸上和海上風電被視為可以獲得低成本融資。最新報告對這些技術的成本估算值更低,因為資本成本佔新再生能源開發成本的一半。
再加上過去一年政府政策的變化,IEA將再次上修其對未來20年的再生能源發展預測。
儘管全球煤炭前景不斷下修 仍不到實現氣候目標
到2040年,水力以外再生能源發電量在STEPS中已達到1萬2872TWh(太瓦時),高於今日的2873 TWh,比去年的預期高出約8%,比2018年的預期水平高出22%。
太陽能是其中最大的原因。與2018年世界經濟展望相比,2040年的太陽能產量預測成長43%。相比之下,現在煤炭發電量在結構上低於先前的預測,到2040年的發電量比去年的預測低約14%。IEA稱,由於武漢肺炎的關係,煤炭永遠無法從2020年的8%下降中恢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STEPS中,2040年的天然氣產量也降低了6%,部分也是因為疫情及其對經濟和能源需求增長的長期影響。
整體而言,以太陽能為主力的再生能源滿足了STEPS中絕大部分新電力需求,到2030年將佔再生能源成長的80%,到2025年將取代煤炭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力來源,超過IEA去年的「加速發展情境」預測。
IEA表示,從今年的前景看來,太陽能成本更低且成長更快,這表示從2020年開始,每年都將有破紀錄的新太陽能容量。
連續幾版報告都下修煤炭前景,今年的變化尤為明顯,這某種程度上要歸功於武漢肺炎後煤炭需求的「結構性轉變」。
IEA現在認為,未來幾年煤炭使用量會略有上升,但隨後會下降。然而,這樣的軌跡還是遠遠未達到SDS的削減幅度。
報告:一直到2070年,全球才會達到淨零碳排
綜合上述,再生能源的迅速發展和煤炭結構性下降加總起來,有助於控制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對石油和天然氣使用量的穩定需求讓碳排只會趨於平緩,不到能實現全球氣候目標迅速下降的程度。
整體而言,到2040年,再生能源可滿足能源需求成長的3/5,並佔總量的2/5。石油和核能的小幅成長足以抵消煤炭能源使用量的下降。
到2040年,儘管石油和天然氣仍將是第一和第二大主要能源,但所有化石燃料的使用都將有所減少。相對於2019年的水準,煤炭將下降2/3,石油下降1/3,天然氣下降12%。
同時,其他再生能源(主要是風能和太陽能)將飆升至第三大,在未來20年內增長近七倍(+ 662%)。SDS中,可看到水電(+55%)、核能(+55%)和生質能(+24%)的成長幅度較小,但仍相當可觀。
到2040年,低碳能源將佔全球能源結構的44%,高於2019年的19%。根據IEA,煤炭將降至10%,為工業革命以來的最低水準。
儘管如此,還是要到2070年,全世界才會達到二氧化碳淨零排放。
若要實現2050淨零排放情境 三大因素是關鍵
此次報告花了一整章在撰寫NZE2050,並特別強調未來10年都會繼續更新。
在未來10年間,發電業將是減排的最大貢獻者。但是,能源的使用,如運輸和工業,以及個人行為的變化,也有重要的影響。IEA稱,2030年想要從SDS晉升成NZE2050需要額外減排6.4兆噸二氧化碳,就要靠這三大因素。
在NZE2050情境中,低碳電力將在2030年滿足75%的電力需求,今日這一比例為40%。到2025年,太陽能容量必須以每年約300GW(百萬瓩)的速度成長,到2030年將以近500GW的速度增長,而目前的增長速度約為100GW。
從2019年到2030年,燃煤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75%,這意味著效率最低的「次臨界」燃煤電廠將被完全淘汰,大多數「超臨界」燃煤電廠也將關閉。IEA稱,這個變化大部分將發生在佔目前全球煤炭產能2/3的東南亞。
儘管NZE2050情境中,到2030年,核能將佔零碳發電量成長的一小部分,但IEA指出,「大型核電的超長交貨時間」限制了該技術在這10年間的擴張潛力。
工業碳排放量將減少約1/4,其中電氣化和能源效率功勞最大。光是在「先進經濟體」,在這10年的每個月都有超過200萬戶房屋獲得能效改善。
在運輸業,二氧化碳將下降1/5,這還沒算到2030年會有一半以上的新車是電動汽車,高於2019年的2.5%。
文章原網址:https://e-info.org.tw/node/2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