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物流原則:永續城市的低碳排運輸發展
發表日期:2020-11-17
作者:ICLEI;初稿編修:吳次雄;翻譯、校稿:鍾宜珈
引用來源:https://sustainablemobility.iclei.org/ecologistics-principles/
『參考要點』:隨著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續成長,運輸產業也面臨到挑戰,如:交通擁堵、空氣污染、交通事故等,為了減輕這些負面影響並達到「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的氣候目標,城市必須依循永續的原則來實行運輸,以下為地方政府可遵循的八項基本原則,以幫助城市邁向永續運輸。
- 轉而使用其他運輸方式
運輸的排放量佔據物流供應鏈排放的四分之一,因此可將車輛轉型成為永續的運輸模式,並推廣電動貨車,提高城市貨運系統的效率和性能,同時也發展低碳排的海運、鐵路等作為道路運輸的替代品,以減少排放。
- 使用更安全的送貨車輛,以實現更安全的街道環境
運輸車輛,特別是重型卡車,對交通事故的傷害和死亡擁有較多的責任,因此發展更具安全性的車輛、速度與街道計畫,可以減少道路車禍的可能性,政府亦可導入安全系統於車輛之營運,提高駕駛安全,並提供培訓課程以降低速限、保護脆弱的道路使用族群。
- 整合土地利用及規劃,以進行物流運輸
城市政策制定者應將物流商品導入於城市規劃之中,並引進綜合計畫、分區代碼、許可系統、土地使用規劃、規則及相關政策,並須考量到物流車輛的路邊空間管理、等候車輛數、卸貨區的管理、物流運輸的共享及使用情況等。
- 支持城市物流的整合性策略
整合能夠提高負載利用率,減少送貨車輛的數量和公里數。因此,城市可整合電動車、自行車的相關物流應用,提高城市物流的成本和能源效率。政府可確定適宜之籌資模式,以利合併和活動分配,並可提供適宜的基礎設施,以利物流運作。
- 優化物流效率
透過不斷改良的數據收集技術,城市物流服務供應商可透過線路優化、車輛遠端訊息處理、駕駛員監控和教育培訓的相關服務,來改善配送的操作模式,政府也可透過收集到的數據,瞭瞭解城市的物流活動,並做出明智的決定。
- 促進多元利益相關者的決策結構
倘若沒有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利益相關者支持,城市是很難實現永續物流的,因此,城市應建立物流運輸相關的論壇和圓桌會議,以進行重點式的討論,以利後續的相關規劃。
- 建立氣候友好型的商業模式架構
新型的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可改變貨運產業的運作模式,決策者應導入監管機制、價格獎勵措施及採購政策,以支持低碳排車輛,並建立氣候友好型態的商業模式,創造一個永續的物流經營者架構。
- 擁抱永續物流的未來
技術的進步,促使許多商業機構和消費者能夠快速地交貨,地方政府應善盡溝通責任與善用交流機會,提高對運輸的認識,並鼓勵消費者改變行為,轉而使用永續物流,決策者亦可為物流工作制定相關培訓計畫,以提高貨運部門的整體形象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