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近日公佈,在西南方的黑森林區,上萊茵河谷地下,發現一處鋰礦脈,長達 300 公里,寬約 40 公里,這處礦脈藏於萊茵河底下數百公尺深,地質學家估計藏量足以提供 4 億輛電動車鋰電池使用,幾乎是目前全球最大鋰礦之一。
這個鋰礦將能夠緩解德國電動車產業,對於進口稀土資源的依賴,而且位置也距離德國汽車產業區不遠。然而,目前德國鋰礦主要都進口自澳洲和南美洲,而這些地區的人口密度較低,比較能承受挖礦產生的污染,但是在人口相對密集的德國挖礦,污染問題恐怕是第一個要克服的難關。
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的進度不斷落後,主要原因就是環境影響問題,從水源、森林到生態衝擊,德國人可不想在追求低碳電動車產業同時,卻帶來更多環境衝擊。
▲ 上萊茵河谷地區。(Source:Google Map)
有鑑於此,德國能源與礦業公司,都在追尋低污染,而且碳中和的挖礦方式,包括運用地熱發電等方式來生產鋰礦。
「這處鋰礦的藏量巨大,加上德國電動車產業的規模,讓新的開採方式有利可圖。」Vulcan Energy 共同創辦人克魯特(Horst Kreuter)表示,他們計畫投資 17 億歐元興建 5 座地熱發電廠,用以生產鋰礦。
根據 Vulcan Energy 估算,在 2024 年他們將完成兩座站點,每年可生產 1.5 萬噸氫氧化鋰;2025 年將完成另外 3 座站點,年產量可達 4 萬噸。克魯特也表示,他們目前正在與車廠和電池廠洽談合作,建構德國本地電動車產業鏈。
有利可圖的白色黃金?
由於用途廣泛,鋰曾經被稱為 White Gold,但是相較於其他更稀有的貴重金屬,鋰的產量實在太高了,因此價格常常陷入劇烈波動。然而,在邁入電動車時代的此刻,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量來到空前高峰,甚至供不應求。
「我們內部估算在 2025 年每噸氫氧化鋰的價格約為 1.3 萬美元,」克魯特表示,算入開採成本後,這樁生意非常有利可圖。
▲ 氫氧化鋰。(Source:Wikipedia)
在德國境內運用低污染工序開採的鋰礦,對於車廠和電池廠來說意義重大,因為車廠都在努力向碳中和製程邁進,如果能在原料階段就達到碳中和,將會省下非常多資源;其次,歐盟大力獎勵電動車和鋰電池在地生產,省下進口原料,對於獲得獎勵更有幫助。
BMW 和賓士都對此表達興趣與支持,不排除未來改用德國產鋰礦。德國礦業部則估計,3 年內德國對於鋰礦的需求將達到至少每年 9 千噸,如果電動車普及速度更快,需求量則上看 3 萬噸。目前,德國一年進口鋰礦為 5,300 噸。
在家裡挖到礦的美好故事中,有兩個因素必須注意。第一,這個「碳中和」鋰礦的前提是地熱發電站,但地熱發電站是否能夠如預期有效,大家其實都沒把握。第二,鋰離子電池中,鋰固然是最重要的角色,但不同電池陽極組成,對稀有金屬的用量也不同,包含價格高昂的鈷和用量最大的鎳。換句話說,即使有這麼多鋰礦,還是做不出那麼多電池。
但就如德國礦業部所說,每噸不用進口的鋰,對汽車產業來說,都是好事。
文章出處: https://technews.tw/2021/05/03/germany-found-lithium-for-400million-e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