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行動比亞馬遜早10年、比蘋果的目標還大,還要建立一個全新的除碳市場,宣布減碳目標一年後,微軟做了什麼,打算再做什麼?
【系列報導:從近零到淨零】「淨零」,是2021年最夯的企業永續策略單詞。「CSR@天下」深度報導已宣布淨零目標的企業做法,更呼籲國內企業果敢提出淨零時程,填問卷宣示您的淨零策略,共同推進台灣淨零時程。
2020年1月,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提出了負碳排登月計畫(moonshot)。
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承諾2030年要實現負碳排,屆時除去的碳將比製造的碳還多;2050年還要一筆勾銷1975年創業以來的直接碳排,和用電所產生的間接碳排。
微軟的野心很大,它不僅要比電商龍頭亞馬遜早10年實現凈零碳排,還要比同年達標的蘋果減得更多,2030年就要減到負碳排。在一片混沌中,微軟試圖建立新的零碳企業標準,還刻意把供應商和競爭對手一起找來,搞大碳補償市場。
過去一年,微軟做了什麼?
首先,微軟成功減碳6%(約73萬噸),儘管他們也老實說,有部份「歸功於」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導致經濟停擺。事實上,負碳排的承諾並非完全不排放,微軟的計畫是在2030年減排55%,其餘則透過碳補償來抵銷。
對一家軟體公司來說,電力的間接碳排遠高於直接碳排。為此,微軟2020年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數據中心服務器的氫燃料電池測試,有望成為未來的零碳能源選擇,並宣布2030年將淘汰全球160個數據中心的柴油發電機。
2020年7月起,微軟進一步擴大內部碳稅政策,適用範圍從2013年的範疇一(直接排放)和範疇二(用電產生的間接排放)擴大至範疇三,上至供應鏈,下至消費者的碳排放都算。這無疑是微軟的一大躍進,因為盤點微軟2020年的碳排放,範疇一僅10萬噸,範疇二400萬噸,範疇三高達1,200萬噸,幾乎是前兩者加總的3倍!
內部碳稅玩真的,真的要付費
「不同於其它一些公司,我們的內部碳稅不是只算不收的『影子稅』。微軟的每個部門都必須依照自己的碳排放量付費!」史密斯說。全面開徵碳稅馬上激起各團隊對供應商和產品碳排放的關注,史密斯最愛分享的例子是設備團隊用Microsoft Power BI做出審核管理系統,以追蹤和跟進供應鏈的減碳績效。另外,Xbox團隊為此開發出新的待機模式,將功耗從15W降至不到2W。
可是,稅基擴大,稅率卻從每公噸15美元降至5美元,未來再逐步調漲。路透社報導批評,微軟的新費率遠低於加州的碳交易價格,最近的拍賣價格為每噸17美元,本季歐洲的碳交易價格預估約為26.57歐元,相當於29.58美元,幾乎是微軟新費率的6倍。
除碳進度直接影響微軟領導層荷包
目標既然包含了範疇三,供應鏈必然跑不了。微軟2020年更新了《供應商行為準則》,要求供應商必須計算並提報全部的碳排放量,2021年7月將開始實施新的採購流程和工具,就會把碳排放數據納入採購決策,鼓勵供應商減排。
微軟在透明和問責上堪稱業界典範,完全比照當前最高標準:排放量計算遵循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減碳目標通過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驗證,不只向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揭露溫室氣體資訊,還交付德勤(Deloitte)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第三方審查。
彷彿還嫌不夠,2021年7月起,包括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內的微軟高管的薪水,都將與永續目標掛勾,除碳進度直接影響領導人的荷包進帳。
但是,微軟最大的野心當屬建立一個全新的除碳市場。
去年,微軟創下企業史上金額最大的碳補償採購,向26個碳補償計畫購買130萬噸的碳。可是微軟從2012年起就一直花錢做碳中和,這次除了金額更大,有何不同?
2020年7月微軟向全球發出英雄帖,徵求能消除100萬噸碳的除碳企劃書。他們最後收到了來自40個國家,共189個企劃書,並組成專家顧問團隊進行審議,評估每個方案的持久性和風險:除碳能維持多久?若無該計畫,會消除多少碳?有多少風險是將「除」去的碳轉移到他地?
微軟的目的很簡單:「藉此招標公告收集和分享當前科學和市場上的最佳範例,」微軟公開全部的企劃書,雙手奉上當代除碳最佳方案,並附上自身的實踐回饋,就是希望有更多企業趕快來抄。
舊路到不了新地方,微軟持續尋找登月新路徑
可是,只是這樣還不足以達成微軟2030年負碳排的目標。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在10年後到達月球,此舉相當於將一個太空人送上地球軌道。」史密斯說未來路還很長,然而這條路走到底也走不到月球。
因為路還不存在。幾乎目前所有的除碳方案都是依靠自然的短期方案,套句美國聯合航空執行長斯科特・柯比(Scott Kirby)的話:「現實就是傳統的碳補償計劃根本無法抵消自工業時代以來每年成長4,000倍的碳排放……從數學上來看,根本不可能找到足夠的土地種4,000倍的樹。」
「這不是能帶我們上月球的火箭,世界需要發明出比現在更強悍的科技解決方案。」史密斯指出,被動地付費讓人避免排放並無法解決問題,必須用科技消除大氣中的碳。
前方沒有路,我們來開路。
2020年微軟宣布未來4年將投資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0億元)成立氣候創新基金(Climate Innovation Fund),用創投加速如碳捕捉等除碳技術的開發,擴大規模,降低成本。一如亞馬遜投入20億美元成立氣候宣言基金投資零碳科技,微軟希望這些銀彈能引發外溢效應,帶動零碳技術的開發和除碳市場的建立。
新聞出處:https://csr.cw.com.tw/article/4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