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已被塑膠污染——排遺物中發現塑膠微粒!
研究由奧地利醫學大學的科學家和地理環境署聯合展開,還有日本,芬蘭,義大利,荷蘭,波蘭,俄羅斯,英國和奧地利當地共8人參與實驗*1,研究結果得到平均每10克糞便有20片塑膠微粒*2,其中PP*3和PET*4為最大宗。
這證明了廢棄塑膠已和人體腸道接觸,雖涉入塑膠對人體的影響大部分尚未知,但它可能會影響腸道的免疫反應或幫助毒素在體內傳播。最小的塑膠微粒能夠進入血液、淋巴系統,甚至是肝臟,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知道。
韓國研究(10月16日)揭露採樣中的90%全球鹽品牌都含有塑膠微粒,其中亞洲鹽品牌內含的數量最多,並推測成年人每年透過食物中的鹽吃進2000片塑膠微粒。台灣和中國海鹽中的塑膠微粒含量為世界第二高*5,就連湖鹽和岩鹽也無法倖免。
“近期研究先是發現塑膠微粒出現在海鮮內,再來是自來水,現在是鹽,很明顯地我們無法從這場塑料危機中逃脫,尤其是它現在仍持續滲入水道和海洋中。”綠色和平的倡導者說。
【同場加映:英國2018秋季預算案承諾將淘汰“拿鐵稅”,徵收新的塑料稅】
英國財政大臣10/29日發表今年秋季預算案,將對塑膠包材徵收新的稅,針對使用低於30%再生材料的塑膠包材製造和進口公司,轉型經濟體使用永續性包裝(Sustainable packaging),細節和執行日期會陸續公布。而先前擬課的“一次性咖啡杯使用稅(拿鐵稅)”,則因為推廣回收的預計成效不彰,被政府排除了。
另外,政府也預計提供2千萬英磅於解決塑膠問題和促進回收。1千萬英鎊投入於塑料相關的技術研發,另1千萬則用於開拓回收使用和減少垃圾的創新方法,如智能垃圾桶。同時政府的試驗計劃也將提供給環境局1千萬英磅,使其與合作夥伴合作清理最嚴重的廢棄物處理廠。
註解:
實驗內容*1:全球8名參與者記錄取樣前一周飲食日記,其中沒有人吃素,6人吃過海魚,每人皆由食品包裝或瓶裝接觸到塑膠。每份糞便樣本對塑膠微粒的存在皆呈陽性反應,且共出現了9種不同塑膠。
塑膠微粒*2:尺寸<5mm的塑膠碎片。
PP*3:聚丙烯, polypropylene,常見於吸管、食物包裝。
PET*4: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常用於寶特瓶。
塑膠微粒在食鹽內含量排名*5:第一高為印尼,平均每公斤鹽含有13,629片塑膠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