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減碳全球倒數第5!氣候變遷之戰到底怎麼打?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第24屆締約國大會(COP24),12月2日至14日於波蘭的卡托維茲召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從法國巴黎的黃背心到南太平洋將被淹沒的小島,氣候變遷帶來的生存之戰,真真切切地上演著。但各國仍在龜速減碳,今年全球碳排甚至還將創下7年來最大增幅。12月初在波蘭召開的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討論出什麼解方?
12月初,相距1萬4千公里的南太平洋小島與法國巴黎,為生存而戰的兩群人,命運被放在天平的兩端。
巴黎街頭,十幾萬人穿著黃背心抗議燃料稅調漲。為履行減碳承諾,法國總統馬克宏預計2019年起調漲汽柴油價格。但在幾週抗議後,馬克宏已退讓,宣布暫緩調漲6個月。(延伸閱讀:馬克宏:我知道我傷了你們)
巴黎黃背心的怒火背後,是減碳碰上經濟不均所造成的政治風險。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另一頭的太平洋島國、台灣友邦吉里巴斯,面對的生存之戰更真切。按照目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本世紀末,小島國就會淹沒在海中,11萬人將成氣候難民。
在波蘭的卡托維茲(Katowice),有群人正試圖為戰役調停。全球195國官方代表、數千名非政府組織與學者齊聚在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第24屆締約國大會(COP24)。這是繼2015年巴黎會議之後,最重要的氣候峰會。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最新報告指出,「2℃」目標已不夠,要把工業革命以來的溫升控制在1.5℃,地球才能繼續生存。12年內,全球每年碳排必須要減為2017年的一半。
表:IPCC報告預估升溫情境
升溫2°C情境 | 升溫1.5°C情境 | |
極端氣候 | 中緯度地區的極端高溫,將比目前增加至少4°C | 中緯度地區的極端高溫,將比目前再增加3°C |
北極冰融 | 可能每十年至少會出現一次無冰狀態 | 北極海本世紀可能會出現「夏月無冰」 |
海洋生態枯竭 | 99%的珊瑚礁都將不復存在 | 現今存在70~90%的珊瑚礁將消失 |
陸地生態浩劫 | 約13%陸地上的生態系將遭到嚴重破壞,許多昆蟲與動植物可能滅絕 | |
水資源匱乏 | 近2億人口用水困難 | 全球將有1億多人有用水危機 |
海平面上升 | 本世紀末海平面將較1986~2005年上升0.26~0.77公尺 |
研究整理:劉光瑩
目標遠大,但各國減碳腳步緩慢。
國際科學機構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指出,今年全球碳排將比去年增加2.7%,是7年來最大增幅。
「我們一直不願認真面對氣候變遷,巴黎協議目標愈來愈難達到,」計劃副主席瓊斯(Andrew Jones)憂心表示。
這次氣候變遷會議最重要的任務,在於制定巴黎協議規則書。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趙家緯說,規則要寫清楚各國減碳包含哪些部門、要達到什麼目標。各國要把自主減碳貢獻(NDC)談清楚,擘畫至世紀中的減碳路徑。
國際科學機構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指出,今年全球碳排將比去年增加2.7%,是7年來最大增幅。目標遠大,但各國減碳腳步緩慢。
以公正轉型面對政治風險
然而,全球經濟下行,減碳承諾遭遇的政治風險愈來愈大,黃背心運動即是明證。(延伸閱讀:「黃背心」怒火燒4週,為何馬克宏最大的問題不在政策?)
面對風險的解方,是由政府規劃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路徑。在傳統經濟往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顧及勞工與弱勢的生計和地區發展。
德國環境部次長佛拉斯巴特(Jochen Flasbarth)說,在德國產煤地區,民粹政治人物往往強調,停止採煤將傷害就業機會。
「這是區域經濟不均的問題,如果沒處理好,這些地區將經濟蕭條,成為民粹主義溫床,」他說。
「因應氣候變遷,台灣能幫忙!」在波蘭卡托維茲的氣候變遷COP24會場公車上,可看到外交部的廣告,持續推動台灣的國際參與。圖片來源/外交部提供
台灣能做什麼?
儘管並非聯合國成員,台灣向來透過各種方式參與氣候會議,更制定減碳政策,亦即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比基準年2005年減量10%,2030年減量2成,2050年減量5成。
此外,台灣積極透過國際援助,幫助小島國家面對氣候變遷,外交部的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就是積極行動者。
「氣候變遷和環境永續,是國際援助發展重要趨勢,」國合會副秘書長史立軍在波蘭受訪表示,這次國合會共參與5場周邊會議,還有許多雙邊會議,例如世界農民組織(WFO)就對台灣農業技術有興趣。
國合會近年有許多針對農業面對氣候變遷調適的計劃,例如中美洲友邦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這幾年旱災頻仍,國合會協助農民設置加太陽能板的小型氣象站,監測溫度和土壤濕度,建立預警系統。
在馬紹爾群島,國合會推動循環農業,蒐集樹枝廚餘來做有機堆肥,豬糞尿產生的沼氣還能做家戶烹飪的燃料,提高農民收入也對環境更友善。
此外,國合會還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成立綠色能源特別基金,貸款給約旦建置垃圾沼氣發電系統、給保加利亞購置電動公車,協助提升能源效率,還有投資收益。
在中美洲友邦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國合會協助農民設置小型氣象站,協助調適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圖片來源/國合會提供
但台灣減碳成績單卻不好看。
台灣減碳只贏4國,表現「非常糟糕」
環保團體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日前公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排名,台灣在57國中倒數第5,與日韓美同屬「非常糟糕」等級。主因高度仰賴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人均碳排比多數富裕國家高,且再生能源比例低、能源使用效率低落。
環保署代署長蔡鴻德回應表示,台灣已有明確減碳與能源轉型目標,包括在2025年要達到天然氣發電5成、再生能源2成,減碳效果可期。
台灣更要在2年內(比2005年)減碳2%,蔡鴻德說,主要透過淘汰舊燃煤機組為超超臨界,配合機車電動化達到。(延伸閱讀:電動機車vs.油車 2019機車大戰3大看點)
而在製造業部份,盤點清楚後要配合碳交易制度,「有誘因才有效果。」他強調,財政部正在規劃碳權交易制度,預計2年內完成,有助台灣進一步減排。
不用等政府,企業和個人也該行動!
排碳有價,企業能接受嗎?
蔡鴻德說,身為地球村一員,每個人都不該置身事外。
他強調,國際趨勢明顯,許多電子大廠認同減碳是全球價值,如果企業不減碳,會影響產品外銷。
事實上,許多台灣企業在氣候峰會的角色比政府更鮮明。台達電品牌長郭珊珊就在COP周邊會議發表台達電的分散式能源系統,強調儲能系統、樓宇節能與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能幫助提高城市韌性與節能減碳。(延伸閱讀:連三年贏下CSR冠軍 台達電:做對的事,沒時機問題)
台達電靠建築設計來節能。圖片來源/天下資料
生技公司大江生醫,也在周邊論壇分享製造中心結合節能建築、再生能源及綠電採購的零碳生產整合方案,強調將在2030年前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延伸閱讀:來自屏東的面膜公司 為何能比蘋果早加入綠電國際組織?)
科學家也積極研究減碳技術。包括在2050年前,將全球電力來自再生能源比率提高至8成,以取代高排碳的燃煤發電。以及運用碳捕捉技術把大氣中的碳抽取出來,埋藏在地下。
個人也可以努力。每個人的消費選擇,例如減少吃肉、少搭飛機,多騎單車替代動力運具,都能幫助減緩暖化。
再不努力減碳,人類將面臨更加不確定的未來。如果再繼續區分彼此,而非把地球當做共同的家園,將來所有人,包括法國的黃背心與吉里巴斯的氣候難民,恐怕都會無家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