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洗出塑膠污染 廢水排出超細纖維相當於每年500億隻寶特瓶

洗衣洗出塑膠污染 廢水排出超細纖維相當於每年500億隻寶特瓶

 

 

Shutterstock

洗衣讓人穿得乾淨,沒想到卻成為海洋垃圾的來源!研究發現刷毛外套每洗一次,平均掉落25萬根塑膠纖維,因洗衣廢水流入海裡的塑膠纖維,每年竟相當於500億隻寶特瓶之多!

你今天洗衣服了嗎?如果答案是「yes」,你可能已製造出了上百萬個「塑膠殺手」,流入大海之中。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SCB)研究發現,一件刷毛外套每清洗一次,平均會掉落25萬根塑膠纖維,因為難以被洗衣機或污水處理系統攔截,反而成為意想不到的「塑膠殺手」。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估計,全球每年流入海洋的塑膠纖維超過50萬立方公噸,相當於500億隻寶特瓶,成為海洋垃圾最大的來源之一。

細小體積比垃圾更難纏

洗滌衣物時,每次都會有為數不少的超細纖維(microfiber)脫落,包括天然和合成纖維。但合成纖維以石油為原料,無法如羊毛、棉花一樣可生物分解,這些超細纖維直徑通常不到20微米,也就是人類頭髮的1/5粗細。洗衣機無法過濾這麼小的雜質,污水處理系統最多也只能攔截6成,剩下大部分最終都會流進海洋。

目前全球的紡織纖維中,高達6成為合成纖維,常見的包括尼龍、聚酯纖維、壓克力纖維、和聚丙烯纖維等。由於價格低廉、彈性佳又透氣,常用來製作機能運動衣和輕盈保暖的「刷毛」材質。英國普利茅斯大學(Plymouth University)分析各種纖維在不同溫度和洗劑下的脫落狀況,發現壓克力纖維最容易在洗滌時脫落,平均每件每次掉落73萬根,比其他合成纖維高出2至5倍。

「每一隻海龜的腸子裡都有塑膠纖維」

超細塑膠纖維容易被海洋生物吞食,再透過食物鏈和水循環系統回到人類體內。英國艾克賽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2018年針對大西洋、太平洋、和地中海的102隻海龜研究,竟在所有海龜的腸道裡都發現塑膠纖維,命中率100%,散播範圍超乎想像。美國環保組織「東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2018年曾抽驗19家礦泉水品牌,只有1家沒有驗出塑膠微粒,知名品牌如牛奶盒礦泉水(Boxed Water)、依雲(Evian)、斐濟(Fiji)等都驗出塑膠纖維。

雖然學術界還未全面了解塑膠纖維的影響,但合成纖維在製造過程中,極有可能吸附化學物質,如今卻開始累積在生物體內、甚至上了人類的餐桌,想到帶有毒素的纖維正在身體內流竄,令人無法不擔憂。

攔截塑膠纖維,這裡有法寶?

許多新創團隊都針對這一點,致力研發能在洗衣機裡攔截塑膠纖維的工具。德國「孔雀魚好朋友」(Guppy Friend)洗衣袋,能以極細網目攔截塑膠纖維;美國海洋保育組織羅撒莉亞計劃(Rozalia Project)也推出「柯拉球」(Cora Ball)洗衣球,狀似海葵的圓形球身連著不少「觸手」,藉由水流力量鎖住細小雜質,至少可以抓住約26%的塑膠纖維,連毛髮也一併蒐集。英國科技公司西洛斯(Xeros),也研發出只要一半水量的洗衣技術,不過尚未真正成為商業產品。

塑膠纖維的源頭——服飾製造商,也開始研究如何減少纖維污染。H&M基金會耗資至少580萬歐元(約2億台幣),請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研發直接回收纖維的技術;又與研究機構共同成立 MinShed計劃,嘗試找出紡織品生產過程中任何能夠減少塑膠纖維的環節。H&M還陸續開始販售可以過濾超細纖維的洗衣袋,讓消費者加入攔截迷你殺手的行列。運動用品大廠愛迪達(Adidas)推出了「蜘蛛絲」生物合成纖維製作的運動鞋,號稱鞋底之外全部都可生物分解。

快時尚=廢時尚

製造端之外,大量塑膠纖維產生的一大主因,則是「快時尚」的風靡。時尚產業鼓勵消費者以每季甚至每周的速度追求潮流,但快速消費加上網路購物的便利性,導致每年有大量完好衣物成為垃圾。綠色和平組織2016年調查,台灣20~45歲的民眾每年至少丟棄520萬件衣服,平均每分鐘丟掉近10件。而且每人平均擁有75件衣物,其中約15件幾乎不曾穿過。

如此龐大的廢衣數量,仍在快速增加中。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發現,消費者購買的服飾量增加了60%,但每件衣服的壽命只剩不到一半。英國環保組織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則估計,2015年到2050年間將有超過2200萬立方公噸的塑膠纖維流入海洋,約是現在的1.8倍。

若希望阻止這些細小殺手,除了攔截工具,人們更需要放棄快時尚,減少不必要的廢棄衣物產生。

 

臺中市政府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99號臺中市政府惠中樓九樓 | 服務電話:0422289111#10963 | 服務信箱 | 網站總瀏覽人次: 170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