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抵換系列四:碳抵換有哪些問題?

作者:Umair Irfan;翻譯:鍾宜珈

引用來源:

https://www.vox.com/2020/2/27/20994118/carbon-offset-climate-change-net-zero-neutral-emissions

 

『參考要點』:碳抵換存在許多問題,包括:1. 碳匯正在退化,而抵換購買者的相關排放卻在增加;2. 碳抵換價格過於便宜;3. 碳抵換容易受到操縱。上述問題若未解決,則會造成更多的生態破壞。

 

根據蘇黎世〈Zurich〉研究排放權交易的政策分析師Anja Kollmuss所述:「經紀人、企業和政府出售的大部分抵換計畫,都沒有實現他們所承諾的減少排放〈Emissions Reductions〉。不良的抵換因而多過於良好的抵換」。

不同的抵換計畫已經發展出各自的標準和最佳作法,但是很難持續下去。最傑出的國際碳抵換系統〈International Offset Systems〉之一是2005年成立的聯合國REDD +計畫〈The United Nations’ REDD+ Program〉。該計畫主要目的為減少與森林砍伐相關的排放,並復育自然區域,透過將資金轉移到這些擁有森林所在地的發展中國家,來幫助較富裕的國家維持在碳排放的上限額度以內。

但是正如同美國非營利新聞調查機構ProPublica的Lisa Song所報導的那樣,REDD +計畫其實一直被困在類似像亞馬遜雨林的地方苦苦地掙扎,由於砍伐雨林的壓力,使得為了保護雨林而支付的款項逐漸不堪重負,造成許多購買者沒有一個明智的抵換選擇。這顯示了主要的碳匯〈Carbon Sink〉正在退化中,而抵換購買者的相關排放卻繼續地增加中,然而交易的雙方卻負擔相當少的責任。

Lisa Song於報導中也提及:「我發現到,若此情況接連地發生,碳信用額度會無法抵換他們相應的污染量,或是一開始無法準確地衡量抵換,則他們帶來的收益也可能很快地就被抵消」。最後,污染者獲得了一個無罪惡感的通行證,繼續地排放二氧化碳,而原本應該用來平衡帳面的森林保護措施,則從來沒有發揮作用過,抑或是沒有持續地被應用下去。

亞馬遜雨林研究人員和地球創新研究所〈Earth Innovation Institute〉的創辦人Daniel Nepstad認為,這些問題是有解決方案的,而且有些問題也已經在尋求解決中。他特別指出,人們一直在推動發展「超越個體計畫規模」的抵換,Daniel Nepstad說道:「我們如果將規模擴展地更大,邊界範圍是整個州、整個省、整個國家,這一切在大規模的範圍上,都會變得更加簡單與強大」。

透過將抵換計畫的規模擴大到更廣泛的管轄範圍,其可比個體的計畫,產生更多的減排量,其亦可使政府參與其中,增加了問責機制與強制執法的過程,這是減少大量森林損失的關鍵因素。儘管最近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增加,但是最近幾十年以來,巴西政府實際上已透過政策,減緩了森林流失的速度。在2005年至2014年之間,巴西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率下降了70%。

Daniel Nepstad說道:「由於巴西的努力,樹木中約有60億噸的二氧化碳,是以碳的形式存於其中,而非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於大氣中」。因此,將地方和國家政府納入碳抵換的循環中,可能會比過去的零散計畫,產生更好的結果。這些管轄區域的抵換,涵蓋了以州為範圍的總量管制和交易系統,現今已成為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熱帶森林標準的一部分。

另一個問題是,目前的碳抵換是便宜的。如果價格太低,則碳抵換額度不會給個人、政府或企業帶來足夠的壓力,以促使他們改變自己的碳密集行為(Carbon-Intensive Behavior),事實上,很可能只是授予他們許可證繼續做自己在做的事情;但是,如果碳抵換價格變得太貴,就沒有什麼人會自願性地購買。因此,碳抵換的價格必須在負擔得起的價格和不舒服的價格之間劃上一條清楚的界線,但是在競爭激烈的碳市場上,價格也很可能會迅速地改變。

碳抵換也容易受到操縱(Manipulation)。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經濟學教授James Bushnell說道:「當您付錢給某個人不去做某件事,而非要求他們去做某件事時,總會有誘因的問題。這就是一種抵換方案,在這種方案中,我們不向人們收費,而是向他們支付不接受碳的費用」。James Bushnell指出,像中國這樣的國家,該地區的某些企業故意增加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其目標明顯是希望獲得報酬,以使排放再次降低。James Bushnell也提及:「使用經驗法則(Rule of Thumb),如果您生產的產品的價值不及抵換金額,那就是一個不好的徵兆。人們可能會為了停止做生意而得到報酬,因而從事這項業務,這可能會帶來風險」。

銷售碳抵換的前景恐帶來令人震驚的意外後果。在2011年,一位企業家在加拿大沿海發起了一個胡作非為的地球工程實驗(Geoengineering Experiment),目的是在國際市場上,產生數百萬美元的碳抵換。他將鐵屑(Iron Filings)傾倒在太平洋中,以創造藻類繁生,用以餵食鮭魚和封存碳。科學家感到震驚的是,一個人竟然會試圖大規模地操縱環境,並呼籲制定標準,以確保這種不受管制的措施,最後不會出現在碳抵換的市場中。

臺中市政府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99號臺中市政府惠中樓九樓 | 服務電話:0422289111#10963 | 服務信箱 | 網站總瀏覽人次: 1705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