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關切氣候議題 減碳是門好生意

■彭裕民

歐盟宣示2023年實施碳關稅,將針對進口產品課徵碳關稅,或要求進口商購買碳產品排放權,首波瞄準能源密集度高的產業,如鋼鐵、石化煉製、化學材料、肥料、造紙、塑膠、水泥等;美國總統拜登也趕在世界地球日,與40國領袖舉行視訊峰會討論因應全球暖化的對策,並且承諾在2030年前,把美國國內碳排放量削減50%至52%。翻開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封面就簡潔地以三個字說明了目前全球都在關切的焦點「Climate is everything」。

2050年淨零碳排 國際大廠加入RE100使用綠電

面對即將而來的碳關稅挑戰,許多產業仍毫無頭緒,究竟成本會增加多少?障礙會有多大?以2020年台灣出口至歐盟貿易總額來看,產值高達229億美元。不過,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和世界經濟論壇合作的報告《淨零挑戰:供應鏈的契機》在大多數供應鏈中,實現淨零碳排的成本,估計轉嫁消費者的售價僅增1至4%。

國內半導體龍頭大廠台積電已在2020年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RE100要求成員100%使用綠電,全球產業國際大廠如3M、蘋果公司、Google、 Facebook等均陸續響應加入;產業領導巨擘包括:微軟、Nike、星巴克、聯合利華等也是動作積極,2020年攜手成立「Transform to Net Zero」,希望能在2050年達成2019年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UN Climate Action Summit)時允諾的淨零碳排,且包含降低整個供應鏈從產品到服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對一般企業來說,減碳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不了解產品的碳足跡,或對如何降低產品碳排無頭緒。以盤查一台筆電的碳足跡為例,須盤點從「原料」、「製造」、「運輸」、「使用」到「棄置」或「回收」的產品五大生命歷程之碳排;透過像是工研院研發的永續碳管理技術,便能協助企業完成此工作。舉例來說,像筆電的碳足跡熱點落在「原料」及「使用」,占去八至九成碳排放,若要開發一台低碳筆電,便要從「採用低碳原料」以及「筆電使用上節能」兩大方面著手。

減碳是趨勢也是商機,其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循環經濟規模正逐漸顯現。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與台糖合作進行廢牡蠣殼萃取碳酸鈣技術,成功應用於食品添加物及藥品賦形劑,原本遭棄置、毫無價值的廢牡蠣殼,做成飼料後,1公斤價值約20元,做成食品添加物價值約可跳升5倍,若做成藥品,更是翻轉到每公斤銷售價格上看500元,預估2023年市場規模達2,559億元,在減碳同時創造驚人商機。

減碳是商機 牡蠣殼製藥 價格跳升24倍

不只廢牡蠣殼,由於有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與環保署回收基管會的支持,工研院也開發出「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協助台灣面板產業將廢液晶面板達到市售商品規格,並回收再利用於液晶面板製程,1年可處理量超過1,000噸,成功以90%以上的廢液晶循環率實現減碳,10年下來為產業共節省了150億元。

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尤其以生態鏈來說,以後可能變得比供應鏈還重要。此一變革,正是預告了傳統的供應鏈廠商,將面臨「循環低碳經濟生態鏈」形成的全球貿易門檻。未達門檻的供應鏈廠商,將直接面對被排除在外的嚴峻挑戰。因此,企業早一步思考低碳轉型之路,不僅未雨綢繆,更是開創零碳新藍海的契機。減碳不再僅是訴諸環保的道德標竿,更成為企業配合趨勢、永續經營、創造商機的好生意。(作者為工研院副院長暨淨零永續辦公室主任)

新聞出處: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50628

臺中市政府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99號臺中市政府惠中樓九樓 | 服務電話:0422289111#10963 | 服務信箱 | 網站總瀏覽人次: 170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