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突擊,加快巴黎永續轉型:熱衷環保的市長連任、「自行車計畫」派上用場

幾天前,我跟巴黎友人聊著法國逐步解封的新生活,電視剛好播放著直擊巴黎街頭的新聞。被疫情悶了好久的法國人,總算能再次與自由重逢,那控制不住的雀躍心情,幾乎滿到從畫面溢出來。歷經了一年多以來 3 次的全國封城,任誰都會迫不及待擁抱曾有的法式消遣日常吧?何況聽從政府各種的限制政策,本質上已違反了法蘭西民族熱衷叛逆的天性。

但友人對我說,她倒喜歡這一年來的安靜和乾淨。她說,封城的巴黎街頭冷清許多,沒了吵雜人聲,加上汽車明顯的減少,巴黎處處散發著清閒寧靜,空氣品質變好許多。其他好處還包括進出巴黎的快線車廂內空無一人,清爽得不得了;不能外出上餐館吃飯,自己做飯的日子既規律又健康。

疫情之下:推動環境永續的好時機

朋友說的空氣品質變好,絕非只是純粹的主觀感受。由瑞士 IQAir 發布的全球空氣品質報告指出,以細懸浮微粒 PM2.5 作為監測指標,2020 年巴黎整體空品比 2019 年提升了 17%。暫停的經濟活動,讓城市的人們享受難得的好空氣。

本以為巴黎人「凡事皆批判」的本能,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毒侵襲,即便意外地獲得了高品質空氣及舒適環境,仍會認定「都是無能政府無力對抗病毒、害我們失去了正常生活」,並將批判化成實際行動──用選票換上新的執政團隊。

然而, 2020 年 6 月,當法國迎來疫情下的首場地方選舉,巴黎人卻讓巴黎市長伊達戈(Anne Hidalgo)取得了連任。除了她在疫情期間的措施受到正面評價外,伊達戈長期致力推動的環境永續政策,也在疫情當中成為優勢。

熱烈擁抱綠色永續的巴黎市長伊達戈。圖/Shutterstock

全面封城:巴黎馬不停蹄進行綠色改造

作為巴黎歷來最熱烈擁抱綠色永續的市長,伊達戈從 2014 年上任以來,不曾停止地推動各種親民的環保措施。延續著空氣污染的議題來說吧,在她前次任期內,拿市民最有感的交通規劃著手,禁止汽車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右岸全長約 3 公里的碼頭自由通行,全面改為人行道(市中心的河左岸於 2013 年已被禁止行駛)。另外,2024 年後巴黎將禁止柴油車在城內行駛、2030 年後汽油車也將被禁止,這些都是她任內提出的規劃,積極地藉由改造交通運輸,改善巴黎空氣污染的問題。

新冠疫情蔓延期間,平常熟悉的活動被迫停頓下來,更讓伊達戈抓住了這個省思經濟活動與自然環境關係的機會。巴黎市政府在過去一年以來,設置不少的臨時自行車道,供通勤者符合社交距離的原則,並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自在且安全地外出。其中有不少臨時自行車道將保留下來,如經過巴黎精華地段的 Rue de Rivoli。可以說,因著一場疫情,加速改變了城市街道的樣貌。

這座城市近年來對於自行車道的熱切擁抱,要從 2015 年總花費 1.5 億歐元的自行車計畫說起。巴黎市政府野心勃勃的規劃著,從原本全城的 700 公里自行車道增加到總長 1,400 公里,就是希望緩解城市的塞車問題並降低污染,且帶來更加友善環境的生存空間。疫情前的永續規劃,於疫情期間派上了用場。 

我最喜歡的兩種巴黎消遣,其一是在塞納河邊散步,另外便是騎著腳踏車四處晃遊。走在塞納河畔,看著兩旁人文薈萃的美景跟河面波光粼粼交疊互映,享受巴黎力推無車化帶來的閒適感,當下時間是怎麼度過的都忘了。而在巴黎街道騎著單車快活地穿梭,那挖掘甚麼會出現在眼前的未知,是生活裡的小確幸來源。看著疫情下的巴黎快速鋪設的自行車道,心裡念著下次再踏上巴黎時,我要再好好體驗徜徉在城市的快活感。

巴黎市政府在過去一年以來,設置不少的臨時自行車道。圖/Shutterstock

疫情和緩後:與病毒和平共處的新城市生活

坐在咖啡館的露天座位小口飲啜著法式咖啡,享受 6 月的巴黎在暖陽之下的溫柔和煦,巴黎人在城市自在遊的畫面,跟 10,000 公里以外的台灣比較,此刻看來真有種交換平行時空的錯覺。事實上,法國的疫情仍不算完全解除,最近 7 日平均確診數超過 4,000 案,但住院及重症病患在過去幾週都持續下降,已有近半數法國民眾接種第一劑疫苗另一方面,法國政府透過各種宣導跟命令,讓法國人在重回自由的生活上,樂觀而不失謹慎。

或許,接下來幾年間,繼續與病毒共存將成為全球各地的日常。然而生活仍得過下去,城市勢必得換個方式運轉。巴黎藉著新冠病毒的擾亂,加快腳步實踐著這些年來對永續的眼界,讓人們對於疫情後的新城市生活,多了些想像和期盼。

新聞出處: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4919

臺中市政府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99號臺中市政府惠中樓九樓 | 服務電話:0422289111#10963 | 服務信箱 | 網站總瀏覽人次: 1705807